New Journal: 「法性非人性」「松果體」在振動?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新的札記

做夢者班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回到首頁


  2007/06/01 06:21PM

 

2007/06/01 Fri, sunny, indoor 28.1°C 「無憐憫之處」vs. 「法性非人性」

 

金剛經說甚麼》寫得真好看,昨天寫到預流果,「預流就是入到聖人之流了,也可以說他所悟的道已經入法性之流了。法性不是人性,人性是醜陋的一面,等於說,我們人性是這一面,法性是另一面,他已經從普通的縱慾、情感、愛欲解脫出來,進入清淨的法性一面了。」(p. 166)這種「法性非人性」的說法,跟唐望的「達到無憐憫之處」如出一轍,唐望也稱「『無限』是隱約而無憐憫,無法容納虛假的觀念,不管這些觀念看起來多麼令人愉快」(摘錄自魯宓網站「女門徒訪談」),因此「潛獵者的一項偉大做法,是用我們每個人內在的奧祕來對抗愚蠢」(《內在的火焰p. 215.)。而唐望的老師,頂尖潛獵者胡里安將「自我重要感(人性的一種)比擬成一隻有三千個頭的怪物:

胡里安說他教導唐望的二十一項「不做」,是用來砍斷自我重要感三千個頭的武器,但這些武器對唐望一點用都沒有,因此他使用了摧毀自我重要感的第二個方法,使唐望進入到叫做無憐憫之處的狀態。(《寂靜的知識p. 269

 

空靈的藝術(the art of emptiness),我們稱之為自由的藝術。因為這項藝術導向一種抽象的領域(an abstract realm)。對於那個領域,我們從古聖先賢與追尋者所聽來的一切,都帶有人類關切的味道,甚至連涅槃(nirvana)都是一種人性的境界。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實踐自由藝術的人第一手經驗,那是進入一種非人性領域,因為它無法用人性(humanness)來衡量。(Taisha Abelar, The Sorcerers' Crossing, pp. 65-66

佛法的「空」字,英文即 emptiness,空不是無。涅槃就是無為的意思,但究竟仍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金剛經說甚麼p. 186)。 「禪宗各宗各派,經常提到要『離四句,絕百非』才能夠研究佛法。那四句也在金剛經上,也不在金剛經上,就是『空』『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這四句。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相對的,正,反,不正不反,即正即反。所以說,離四句絕百非,才是真正受持了金剛經的要義。四句偈的道裡,就是這個要義。」(p. 195)這使我想起很早前寫的詩:「當我更是我自己的時候,我同時既非對又非錯——我什麼也不會是」,是不是有點金剛經的味道?

佛強調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p. 149

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不要說受持全部的金剛經,只要中間的四句偈,能夠真正領悟了,有所領受,而保持境界,然後再來教導別人,為他人解說,這個人的福報,比用全宇宙財寶布施的福報還要大。這個福報是無為之福,清淨的福,可不是世間的福。金剛經說甚麼p. 194

所以嘛,自家佛壇比佛像大小,那沒意思,比比「智慧資糧」才有道理。「做夢」,是對於夢的控制與使用;「潛獵」,則是對於行為的控制《內在的火焰p. 225),習氣和執著說的當然是行為。南懷瑾解釋「修養到在人間作人、作事,一且都不住心中都不留,過了就過了,能夠隨時如此,這才接近初果羅漢」p. 167)。他舉了一個例子:「佛的弟子畢陵伽婆蹉,他已經是羅漢了,功夫很高又有神通。他五百世生婆羅門家,罵人罵慣了,結習未斷,所以這一生得了哮喘,果報還沒有還完呢!你以為他罵你啊,他沒有罵。等於有人罵人罵慣了,你叫他道歉,他也道歉了,可是他還再罵你一句。」(pp. 168-169)雖然我不是羅漢,這說的可不是敝人在下我嗎?

 

我承認我的確很會罵人。我辦公室電梯一出來是做化妝保養品直銷的訓練教室,幾年台北市剛開始要分類廚餘堆肥回收時,我請同事製作公用茶水間的分類標示牌,但那些花姿招展來上課的學員們叫的便當餐盒都亂扔。一天我見茶水間一個便當盒包著塑膠袋大辣辣地放在茶水間地上,便放回直銷教室門口,意思當然是先分類再扔出來。一會兒後又移回茶水間地上,這次被我一腳踢進門洞,結果來了個像迪士尼卡通《小美人魚》裡巫婆章魚的女人來敲門。出去應戰,最後兩手一插纖腰,使著睥睨的眼光往下望(她比我矮),轉成人身攻擊:「……再擦呀,妳再怎麼擦還是這麼胖!」她瞬間啞口只好囁嚅道:「我雖然胖,可是我心地很善良!」My goodness,光心地善良有個啥用啊?南懷璟也說你以為剛出生的小嬰兒什麼都不懂就沒有在造業嗎?你以為那些 Couch Potato,一輩子沒幹什麼壞事、是個老好人,也沒有造惡業嗎?錯,他造的惡業就是沒有利用珍貴的生命修行。「那植物人呢?不吃、不喝、不動也不殺生,他也沒有累積惡業嗎?」我問辦公室男生們,「錯,他造成家人的痛苦。」瞧 Ray 答得多順口。

 

昨晚跑到陽台去賞一輪明月,對面公寓兩個跳動的 Potatoes,我揉揉眼睛,一個肥女光著上身對著電視做減肥操。對面那些穿內褲或暴露尺度極高的女人們,整個晚上抱著電視,一點都沒有幹壞事,還利用時間兼作體操,沒有造業嗎?噢,沒什麼,不過是還有千千萬萬世罷了。我講給辦公室三位男生聽,「老師,妳怎麼沒有用照相手機趕快拍下來?」「兩顆木瓜有什麼好看?」「妳不看,我們看啊。」

 


 2007/06/01 06:31PM

 

2007/06/02 Sat, sunny, indoor 28.9°C 文字般若;內色塵與替身

 

金剛經在佛經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般若是大智慧的意思),什麼叫般若呢?南懷璟解釋般若包含五種智慧(五般若:實相、境界、文字、方便、眷屬),實相般若最重要: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我們的聰明只是意識部分,侷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了一大堆,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表實相般若道體。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才認識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金剛經說甚麼pp. 2-3

2007/03/30 06:55AM. Abstract dream.「轉趣成識」。看到《金剛經說甚麼》講到「『趣』不是興趣的趣,而是趨向的趨,就是向那個方向,到那個路上,目標的趨向。佛經上經常看到這個『趣』字,趨向,已經到達這個境界,已經進入了這種情況」(p. 230),我哪裡會知道佛經上經常如何,但趣作此解確實在文意上較為妥當。般若智慧第三種文字般若,說的便是語言文字本身就具備智慧,換言之,沒有語言文字能力的人,也沒有文字般若。若像我作夢錄音都能出口成章,也是因為有文學的底子,這可不是今生努力來的。接著剃頭師傅楊和尚的故事後面,南懷瑾說:

文字般若在悟道後自然發生,不是憑我們的聰明來的。悟了道了人,他的記憶力也特別高,不光是年輕的事想得起來,前一輩子讀的書都知道。所以蘇東坡有一句詩說:「書到今生讀已遲」。要讀書要早讀,這一輩子的書是為來生讀的。悟道的時候,過去千萬生讀的書都會搬出來,因為般若智慧都出來了。學問好的人記憶力強,一目十行;不會讀書的人,一個字一個字摳。有人看書,日記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記憶力更強。當然,這必需要定力,要般若智慧才行。這就是文字般若。(金剛經說甚麼p. 8

一天我跟辦公室男生們談到,為什麼香港十五歲女生寫的部落格如此台灣口味?她會用「什麼東東」欸,我馬上問:「『什麼東東』廣東話怎麼講?」眾人腦力停頓,只見我繼續分析:「九七後,她應該受了普通話教育十年,再加上香港的次文化包括影視、書籍受台灣影響,尤其追星一族,也許看多了台灣明星的部落格,所以也知道什麼東東。」講得大家頻頻點頭,我說大陸人一寫就瀉底了,我保證我們不會這樣講話。馬上開留言版朗誦一段:「不好意思,拿當救命稻草了,貓最近有幾次出體時間超過 30 分中,到很遠的虛擬現實層,又二次出體的, 折騰多了,醒來後,右半腦像萎了的西瓜一片混沌,血管還跳疼。」我說:「誰會用『了的大西瓜』這樣講話啊?我只聽過台灣俚語『西瓜大邊』 。」反觀我跟台灣以外華人地區的朋友通信,我從不覺得他們的用詞遣字有什麼差異,除了「視頻」(video)專有名詞外,都很通用。反倒是我偶爾還要括弧英文,像有次我寫保麗龍,這根本不是直接音譯,英文叫 styrofoam or polystrene,大陸肯定不是叫「保麗龍」。

 

所以南懷瑾寫的書好看在於,兩岸三地華人世界都讀得懂,古詩古詞、張三李四、舊案新例,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不經他這麼白話註解,誰知道「趣」作「驅」解,誰能懂「阿耨(ㄋㄡˋ)多三藐三菩提」這個印度外來語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者何」——that is:「這是什麼理由」(p. 237),文字般若也。「是(這個)實相者,即是非相(就是一切無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在無相成就中,佛勉強稱之為如來實相)。」(pp. 234-235

如果你們打坐看到那個佛放光,或者昨天夜裡夢到,佛告訴你些什麼,那是作夢,你千萬記住,不能以三十二相見如來。那個夢中見的是真假的呢?夢中見的也是真的,那是你阿賴耶識所變,不是假,自他不二,也是真的,但是你不能執著。佛說:何以故。什麼理由呢?

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我確定的告訴你,佛說一切人成佛功德圓滿,都有三十二相。這不是法身的相,法身無相,所以可以叫他三十二相,也可以叫他六十四相。(p. 219 

金剛經說甚麼看到一半,經文都是這樣顛顛倒倒的講過來、講過去,對我而言還蠻有味道的。下面這段就爆笑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我再問你,佛真正說過法嗎?須菩提當場答話,就向佛說,世尊,根據我所瞭解,你沒有說過法啊!沒有傳過法啊!〕

你看,兩個人當面扯謊!釋迦牟尼佛三十一歲悟道,三十二歲出來就開始教化了,他說了四十九年法,現在師生兩個對話,卻說沒有說過。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這是講什麼話?微塵不完全是灰塵,我們先叫它灰塵來講,如來說一切微塵非微塵;我說沒有灰塵,不是灰塵,姑且叫它灰塵。佛說這裡告訴你,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世界,姑且叫它做世界。你說這講的是什麼啊?怪不得儒家認為金剛經不能看,不曉得講些什麼,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三千大千世界,又非三千大千世界。你說了沒有?我沒有說。不曉得搞些什麼!(金剛經說甚麼pp. 214-215

南懷瑾解釋佛學稱微塵,又叫外色塵,等於是物理學的電子、核子、原子之類。還有內色塵,等於是唐望說的能量體——這是我說的。「內色塵厲害極了,學佛的人假使唸佛唸到一心不亂,或者修觀想的人,觀成功了,心物一元,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站在前面。大家還可以看得到,也能說話,也能作事,這就是一切唯心所造,這是內色塵的力量把它發出來的。」(p. 216)這即是唐望(做夢、潛獵練就)「替身」(分身)的說法,一模一樣,一點都不含糊。所以南懷瑾才說:「當然,現在世界上很少有人證到這個道理,但是這是絕對的真理,是可以證到的。」(p. 216

 


2007/06/03 Sun, raining, indoor 27.8°C 「松果體」在振動?別鬧了!

 

每週我都希望放三天假才夠用,一旦我花時間「利益眾生」,就沒空「利益」我自己。我不太有什麼「使命感」,像 Y 說他「感覺」人生目的之一是在幫我推廣出體。我想起幾年前「作夢」者班聚會,若米突發奇想,說他「感覺」他還有三世。這倒底是如何「感覺」到的啊?還有三世,讓我們查查,是修到「初果羅漢」的人了,而且也往生天界過,是再來人,真是失敬,怎麼連夢都記不了斗大幾個?

 

我有沒有講過「松果體」的笑話?哇,這可經典了!2007/05/24 一則大陸人留言,末尾說到:「貓真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了,ESP 或者松果體的開發始終停在原地, 期待您的回復,非常感謝!」塞,松果體的開發,怎麼檢驗啊?兩三年前剛開始出體時,我跟靈氣班前期學姊 P 剛好研究到也買了孟羅Robert A. Monroe的雙腦同步 CD

(1) Brain Wave Generator 

Brain Wave Generator 有和雙腦同步技術十分相似的功能。同樣是在左右聲道發出不同頻率的聲波,以影響腦部產生不同的腦波,使人達到所需要的意識狀態。在 Brain Wave Generator 官方網站 Preset Library 選單,裡面有各種不同的預設頻率供使用者免費下載,其中便有出體經驗的類別。」(from the webpage: 雙腦同步技術, referring to Brain Wave Generator

 

(2) 「雙腦同步技術」(Hemi-Sync Technology) 

「雙腦同步技術是由靈魂出體名人 Robert Monroe 所開辦的『孟羅實用科學院』所開發出來的,在 1975 年獲得雙腦同步技術的專利權。他們發現了『頻率後反應』,即讓試驗者聽某種音律,他的腦波也會顯示類似的電波反應。這種『雙腦同步』過程,是以聲音促進左腦及右腦同時達成一種相似的腦波。把這種聲波加到音樂中,有助於出體經驗和其他特殊的意識層次。」(from the webpage: 雙腦同步技術

我寫過:「如果沒有靜坐習慣,可以聽孟羅的雙腦同步音樂 CD,調整左右腦頻率以利出體,建議 CDDeep Journeys,(區分左右耳機)睡前聽半小時,這是利用科技輔助修整意識心靈的工具,孟羅是出體界名人,此產品出自其孟羅實驗室(Monroe Institute),可以幫助深度放鬆。」重點在左右耳機這四個字。一次家中靈氣同修聚會,跟 H 說起此事,她嚷著要試聽看看,P 立即非常感動地說:「聽這音樂,我感覺,」她雙眼瞇起,用手觸著前額:「我的松果體都在振動。」轉眼見我在弄耳機,「為什麼要戴耳機?」「噢,雙腦同步一定要用左右耳機來聽才有用,因為兩邊音頻不同。」我是很顧及她的面子,就沒再說下去。後來這片 Deep Journeys 複製給「作夢」者班成員,即便再三交代,同樣的事又在重演在自認是「初果羅漢」的身上:

2005/10/13 11:17PM.

傑若米謝謝你的 CD,昨晚上聽了一下,今天早上就發現可以記起來一些夢了(不知道是否有關),這張音樂聽起來很容易放鬆,我家的貓反應更快,聽五分鐘,他就躺下來了。否則平日我在睡前他都在周邊玩耍。謝謝!

 

2005/10/14 01:28PM.

S.W.貓也戴耳機聽嗎?若不用耳機只是一般的音樂 CD 喔,不具有雙腦同步功效。千萬不要鬧了 P 不用耳機聽,還能聽到松果體在振動的笑話。

關於 P 特異行徑還不止於此。以前聽我的音樂情感滿溢地說「一下子湧來好多祝福」,沒幾個月可以說成「音樂的能量一點都不吸引我」,然後隔一陣子又說「現在跟妳又重新連結上了」。這種人是靠「感覺」在修行還是「幻覺」?我沒有批評她的意思,但是這樣的修行態度總是非常不對勁。我栽在「感覺」上太多次了,感覺往往是錯覺,係基於過去經驗的慣性判斷,根本還談不上直覺。這些都是思想、妄念。

 

南懷瑾說「人,一切眾生,犯了根本上的錯誤(很類似我的語法)。我們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識的變化,都是那個真正心所起的一種現象變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金剛經說甚麼》p. 314)夢境不過是阿賴耶識的變現(這我還在研究),也不是真正的心。他講到金剛經的要義:「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定在這裡,然後你可以懂佛法了。」(p. 339)「一念不生全體現」,所謂這個全體,當然是道體,也是無相的,所以在索甲仁波切、Gary R. Renard 的例子,就「告別娑婆」了。(索甲仁波切年輕時,有次一切物質現象在眼前消失,他興奮地跟上師說:「發生了,發生了!」;Gary R. Renard 是《告別娑婆》作者,也有相同經驗。)

 

回到一開始的「利益眾生」,金剛經寫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什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嘿,佛答得更妙,根本不理他這個問題。

什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這個話很嚴肅了,後世一切眾生都被否定了。什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

這是什麼話!照儒家顧廷林的解釋,就是兩個桶,一個桶有水一個空,倒過來倒過去就是那一桶;是法者,即是非法,是名為法。色身者,即非色身,是名色身,都是這個話。

是啊,表面一看是不通嘛!須菩提一問,將來有些眾生聽你老人家這樣一講,會起信心嗎?佛並沒有說會不會起信心,只說什麼眾生啊?所謂眾生,根本就沒有眾生。

聽佛這麼說,我們趕快下課吧!也不要聽金剛經了,因為我們都不是眾生。

不是眾生是什麼呢?個個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佛揭穿的方法。換句話說,你不要替大家擔心,個個都會成佛。(pp. 341-342

照此推理:是(means 這個)世界,不是世界,是名世界;是工作,不是工作,是名工作。那明天咱們還要不要在這個世界上班去工作?我想是不用為此擔心,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囉。

 


  2007/06/02 06:47PM

 

2007/06/07 Thur, raining, indoor 26.9°C 《金剛經說甚麼》完結篇(上)

 

金剛經說甚麼484 頁全部閱畢,總結只有三個要點:善護念、無所住、不著相(簡稱:善護、無著、無相),南懷瑾說:「金剛經沒有任何重點是教我們觀空,金剛經都是遮法,擋住你不正確的說法,至於正確的是什麼東西,要你自己去找。」(p. 456

我們現在再一次回過頭來看,金剛經最開始,第一個重點是三個字——善護念。凡夫也好,成佛也好,只有一個法門,就是善護念。護什麼念?無所住。怎麼無所住?很簡單,不生法相〔一切的現象、觀念都是現象,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觀念(pp. 452-453)〕。成了佛的人怎麼樣呢?也是一樣,吃飯穿衣,飯吃飽了,洗腳打坐,就是那麼平凡。沒有什麼頭上放光啦、心窩子放光啦、六種神通啦,都不來。吃飯穿衣,敷座而坐。然後你問話,他答覆,就是那麼簡單。金剛經就是平凡裡頭的真實,平凡裡的超脫。(p. 461

不著相也就是說,管你神來佛來都一樣,老子都不甩!佛陀自己說的「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總之通通不「見」(知見),才能「見斯即涅槃」,這也就是唐望巫士的「看見」。這裡摘幾段與唐望知識體系相呼應的段落——沒辦法,我對唐望知識最滾瓜爛熟(我其實沒有古文恐懼症,只要槁清楚印度外來語就可以。佛教傳入中國後,各朝各代投入無以計量的頂尖人才譯經,印度由於不重視歷史,典籍早已不可考。想想我們還是炎黃子孫,外國人讀佛經才叫活受罪呢):

 

卡斯塔尼達在唐望化為意識的火焰離開的同時,墨西哥山區懸崖最後畢業一跳,聚合點必須要在觸底前完成位移,肉身分解,再重新聚合。結果十個小時後他在洛杉磯家裡醒來。

一波恐懼氾濫了我的腦海:前一天晚上我跳入一個墨西哥深谷,那裡非常偏僻,難道我在十個小時內飛行或飄浮回來洛杉磯?以傳統的方式從那裡回來是不可能的,因為光是從墨西哥市到我跳的那個峽谷,就要兩天的行程。我腦中出現另一個奇怪的想法,就像那個「死而復生」的擬似回憶一樣清晰,同時又完全陌生:我的延續性已經被打斷了,無法復原。我真的已經死在那個谷底,不管是怎麼死的。我們回顧過去時那種不間斷的延續性,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戰士旅行者p. 298

 

懸崖撒手

禪宗為什麼特別叫做「禪」字,它同禪定兩個配起來,不可以分離。要戒定慧到達最高處,等於普通人在萬丈懸崖頂上站著,撒手跳下去,這個跳下去你還有命嗎?懸崖撒手,你要自肯承當跳下來。要怎麼樣到達這個境界呢?不是理解到了就行,「絕後再蘇」,」是你要下一番功夫,大死一番再醒過來。成佛見道,不能依賴外力,要你自己真是絕後再蘇,然後才能成佛。懸崖撒手是什麼都丟光,不但人世間的一切都丟掉,連佛法也丟掉。一個人在高空撒手跳下來,什麼都沒有,一切都丟得乾乾淨淨,然後才能見到法身。(《金剛經說甚麼pp. 399-400


2007/06/08 Thur, raining, indoor 26.5°C 《金剛經說甚麼》完結篇(下)

 

唐望某次使用「潛獵」技巧,以眼睛牽動意願,瞬間從靈敏矯健之身變換為老眊無用之人,迫使卡斯塔尼達為擺脫他的荒謬糾纏而被迫抵達「無憐憫之處」——也就是無情——之聚合點位置,終於放棄自我反映的習慣位置

「你一定要回憶起你的眼睛第一次發亮的情形,」唐望說,「因為那是你的聚合點第一次抵達無憐憫之處。巫士的眼睛有自己的記憶,他們可以召回任何位置的回憶。」

唐望說,巫士之所以要強調他們眼睛的閃爍及他們的凝視,是因為眼睛直接與意願相連接。聽起來也許很矛盾,事實上,眼睛只是表面上與日常世界相連,更深層的是與抽象的連接。我告訴唐望,我無法想像我的眼睛能儲藏這樣的資料。他的回答是,人類的可能性如此深奧神祕,與其去思考,巫士寧願選擇去開發這些可能性。(《寂靜的知識pp. 150-151

 

眼者心之機

很多的經典,心與眼同論,在講到心的道理時,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個開關,所以心與眼的關係非常密切。道家的陰符經就說:「眼者心之機」;譬如孟子講到觀察人,特別要觀察眼睛。(《金剛經說甚麼p. 304

唐望故事中一再提及的「看見」到底是什麼?「看見」註一是一種超越言語理性的洞悉,譯者魯宓寫道: 「戰士逐漸脫離人類的作為之後,終於有一天,他的內在思想對話會寂靜下來,於是世界的描述也會停止作用。戰士開始直接無礙地知覺到世界的本質,唐望稱為『看見』」,因此唐望要卡斯塔尼達「在人際關係上保持親密又疏離的態度;要他在夢中覺察夢的本質;要他在走路時不集中視覺焦點而觀照眼前的一切;以及最重要的,要他能夠『停止內在對話』,做到無思無念的境界」,對應於金剛經的說法,提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即代表「見」:

慧眼、法眼、佛眼

慧眼也是通過肉眼而起作用的。慧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因為修定而發慧。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的。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佛演觀一切眾生只有慈悲,只有慈愛。

佛為什麼突然提起五眼的問題呢?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有所證悟,這一見之下,真的現量境(現量:直接看到)呈現,它自然具備五眼的功能:所以見處即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金剛經說甚麼》pp. 307-308

因此,無論是唐望巫士的戰士之道,還是佛法修行之道,都不離「見本質的見地和道路」,當然最終要能「看見」本質,而非「知見」(理解)之見。上面還有一個要點,卡斯塔尼達「懸崖撒手」一跳,他的所謂的「不間斷的延續性」被打斷了。南懷璟也講從佛學觀點,生命的延續就是業識的作用,業即一股習慣性力量(p. 280)。業識的說法,類同於印加巫士體系所稱之「能量體上的印記」:

業識

無意識就是現在心理學講的下意識,在佛學是第六意識背後的一面;譬如現在最流行的第六感、靈感,都屬於第六億是的範圍。超過第六意識,有一個東西,就是我們的業識。這個業識屬於七八識的範圍;現在心理學就很難解釋,還在研究中。人生壽命的長短,身體的好壞,甚至於應該生哪一種病,或者環境上應該有哪一種遭遇,都是這個業識的作用。業識分析起來非常麻煩,但是,我們至少有一個瞭解,我們坐在這裡活著的人,是身體在這裡起作用,渾身每一個細胞都是由於業識作用而存在,而活著。

譬如我們在座許多青年學打坐,為什麼心靜不下來?因為你身體的血液還在流,身上的感覺還是有,是業識靜不下來。如果真克服了這個業識茫茫,把那個業識的成年老帳,通通翻出來,把它還清了,了脫了以後,才能得解脫,才能夠開悟。(p. 280

這裡我也是剛了解到一點,所謂法、報、化三身成就,是要轉化色身(也就是報身與化身,理解起來像是 nagual 與 tonal,是每個人出生都有的)。一般禪定修行是修法身,仍然無法逃脫這具肉身的生老病死,「把身見空掉了以後,就可以證得不生不死的法身」(p. 187)。透過生命回顧,清除能量體上的印記,將成年老帳一一清理乾淨,不再受業識束縛,徹底擺脫身見,唐望傳承巫士男女才能個個鶴髮童顏,美若完壁。這使我聯想起藏密女本尊神個個裸體纖姿。唐望巫士所轉化的色身有何異於藏密本尊?甚至他們集體點燃內在的火焰,從這個地球表面消失無蹤,即是像蓮花生大士、毗瑪拉米札(無垢友)、移喜措嘉佛母等,化成一片閃耀著虹光的光明消失(這種虹光身的境界,叫「大遷轉虹身」。據稱到現在還活著。)這也是唐望口裡所說,他們的生命型態「無機生物化」了。

 

夢境不過是阿賴耶識的變現,出體做夢的那個微細心識是否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還是也是一種變現?我還沒讀到清楚的解釋。南懷璟略提到夢與第八識的關係:

第八識和種性

要研究唯識才知道這是意識境界的影像。世上人作夢,隨便你做什麼夢,都是你一輩子做過、聽過、想過、看過的經驗,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如過超越了這個範圍的夢,另當別論,那個道理就很深了;有時是你前生阿賴耶識那個影像,不是這個世界上的,是偶然帶過來的。(pp. 428-429

八識中的第六識是意識。意識,我們容易懂,就是我們心理上思想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意識狀態。作夢也是意識背面的一部分,心理學叫下意識。在唯識學上夢是屬於獨影意識的作用,獨影意識還有其他很多的作用。第八部分阿賴耶識包括了現在、過去、未來的時間與空間,也包括了過去的因、種子和未來的種性,這也是三世因果的學理基礎。(p. 439

 

真空生妙有

一切種子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善與惡。用世間法來看這個如瀑流的種性,以為生命有個真的我,那反而錯了。生命的無我之相,是破除眾生抓住小我之相的錯誤。能夠把小我之相修持到純淨、空相,才可以找到生命的本來,那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然後它可以起一合相的作用。真空可以生出一個妙有。

因為我們色身也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修一切善法,把它統統轉化了,可以產生一合相。所以佛菩薩的真正成就,是三身成就,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三身一合相,就是體、相、用三位一體。你如果證到了法身,到了三身成就,也可以使這個假有的四大、偶然的四大(身體由地、水、火、風等四大要素所構成),延長其存在。(pp. 441-442

卡斯塔尼達打斷「不間斷的延續性」,不僅打斷業識,也打斷「種性的瀑流」,他終於領會「顯然我們不是我們平常所相信的那種人類」(《戰士旅行者》p. 301)。這裡出現了「三位一體」這個基督教名詞,電影《駭客任務》(Matrix)「這部片其實有許多深刻的意涵在其中,它的評價之所以高並不僅在於眩目的特效而已。例如女主角的名字崔妮蒂 Trinity 指的是基督教中的三位一體父、子、聖靈),莫菲斯 Morpheus 則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夢境的三個神其中之一,專門在夢境幻象中以人形呈現,男主角尼歐 Neo 則隱然有救世主彌賽亞的意味在其中或指的是摩西」(網路資料)。簡單來講,天父是法身、聖靈是報身、耶穌基督則是化身,「三位一體」當然就是「三身成就」了。

 


註一:有關巫士唐望故事裡的「看見」,參閱:

石曉蔚閱讀摘記: 力量的傳奇(唐望故事)(1)

「唐望教導卡斯塔尼達覺察他必然會面對的死亡,及停頓內在對話的作法,來達到看見的境界 。 看見是對現實世界最直接的感知,一種超越言語理性的洞悉。 ……真相一直都在我們面前, 「但是只有那些頭腦寂靜、心靈自在的人才能看見或感覺它的存在。」

石曉蔚閱讀摘記: 力量的傳奇(唐望故事)(3)

「如果你能夠看見能量,你便是一個看見者,於是你也就是在證實關於意識的真理。」 唐望所稱關於意識的第一項真理便是:「 只有那些完全處於兩者之一的位置的人,才能清楚看見另一個位置。 一個擁有兩條單行橋的人,便是直接接觸力量的巫士。……

註二:有關巫士唐望故事裡的「tonal」 與「nagual」,參閱:

石曉蔚閱讀摘記: 力量的傳奇(唐望故事)(2)

唐望則呈現出另一種現實,即「理性思維世界」(tonal)與「直觀意願世界」(nagual)皆只是片面的描述。兩者的連結,「使兩種不同的知覺形式重新合為一個整體。這個任務造成自我的完整(totality of oneself)」(《力量的傳奇》)。唯有統合兩者,人的意識才得完整自由。

石曉蔚閱讀摘記: 力量的傳奇(唐望故事)(4)

唐望一再強調「人是知覺的生物」,其認知體系對應於肉體與能量體之二元能量結構,人類的知覺分為左、右兩部分:

右邊 / tonal:為日常意識 / 第一注意力領域,屬「肉體」感知,肉體容納心靈與自我。

左邊 / nagual:為強化意識 第二注意力領域,屬「能量體」感知,能量體容納空靈能量。

 

為達到「完整意識」,兩者須先和諧一致並合作無間。所以唐望不僅對卡斯塔尼達右邊的理性實施教誨,同時也對他左邊的最深層的潛意識實施教誨;唐望稱這種 tonal nagual 都施予教導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教導方式。(《力量的傳奇》p.200

 

「如果 tonal  死了,整個人也就完了」 ;一個虛弱的 tonal,也會有一個悲慘的生命;唐望還說普通人最多只有「適宜的」 tonal,只有戰士才有「正確的」 tonal。(p. 177

"You need a pliable body, if you want physical prowess and levelheadedness." Don Juan said. "Thes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issues, because they bring forth sobriety and pragmatism: the only indispensable requisites for entering into other realms of perception.

To navigate in the unknown necessitates, a sorcerer has to be extremely sober, cautious, skillful, and in superb physical condition." 

Carlos Castaneda, Magical Passes, p.4.

石曉蔚閱讀札記 2006/08/13:重返物質世界——顯化意願 (1)

以巫士觀點,「完整」意即 tonal nagual 這兩部分的攜手合作:nagual 負責創造力——是我們內在唯一能創造的部分,也就是使一切生效或產生作用的力量;tonal 不創造任何事物,只是用來目擊、評估與塑造。換言之,nagual 是創造與顯化的來源。在談及「創造」或「顯化意願」之前,應先討論正確的 tonal


  2007/06/16 11:16PM

 

2007/06/12 Tue, cloudy, indoor 27.9°C 「奢摩他」(shamatha

 

我看經看上癮了,再接再厲看「圓覺經」(其實之前沒看完)。「圓覺經直解」這本書,明末憨山大師所著,他還著有「憨山大師夢遊集」。《圓覺經略說》前 98 頁我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第 102 頁出現了「奢摩他」(shamatha)這個詞,奢摩他又是印度外來語,是「止」或「止境」的意思,什麼又是「止」?「一切有為法、無為法、所有現象,所有境界都是虛幻不實,那麼,要證得真實之境,應如何修行呢?」(p. 102

先依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止是修定之因,得定是修止之果。奢摩他修止的法門是共法。修止、修定不是佛法所專有之法,任何外道、任何宗教、任何教派都必須修止,才能夠有所成就,即使是畫符、唸咒,乃至邪門外道還是一樣要修止。

止是把心專一起來,止又稱專一瑜伽,瑜伽是是身心互相感應協調而達到專一。若真達到專一,則記憶力非常強,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很清楚地印進腦海裡,永遠記住。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很寧靜,其實他腦子裡的思想沒有停過,所以,奢摩他行之專一對一般人而言非常困難。釋迦牟尼佛說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如唸佛、持咒、觀想……等等各種功夫,其目的乃在求得專一。中國四書中的「大學」提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圓覺經略說pp. 102-103

唐望故事裡的訓練核心即在於注意力的掌控:所謂第一注意力(the first attention)領域,屬「肉體」感知,肉體容納心靈與自我;第二注意力領域,屬「能量體」感知,能量體容納空靈能量。但奢摩他行一起步,仍在第一注意力的範疇,涉及肉體與心靈,故南懷璟解釋所謂「宴坐 」叫身心寂靜,即(西元二世紀)龍樹菩薩「大智度論」所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p. 107)這裡的「心」指心念,當然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再者,極微細「氣—心」(very subtle energy-wind也就是淨光(clear light)的顯現,南懷瑾說看到光也沒啥大不了,不過是氣(wind)的作用罷了。

一般人所謂氣脈通了,看到光,看到種種境界,說穿了,不過是氣的作用,而且氣與心是合一的,心動,氣就動;氣動,心就動。修止要截斷眾流,把一切思想雜念停掉。若想真正做到這一步,必須把氣也停掉,那才真得奢摩他。所以,修禪定,務要達到「氣住脈停」。「似有緣相,假名為心」,這個「似」字用得好極了,好像有個生命的作用在身體裡面,它能思想、能感覺,凡夫稱之為心。(圓覺經略說p. 112


2007/06/13 Wed, cloudy, indoor 27.9°C  誰夢見了誰;做夢者在哪裡?

般若心經全文/唐三藏法師 玄奘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耨(ㄋㄡˋ)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羯諦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娑婆訶

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白話意譯/現代日語意譯者 松原泰道

觀世音菩薩想看清世上的一切,為什麼如此存在,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因此從事深遠的觀察修行,最後終於達到修行目的,悟到一切存在都是空的真理,由此解決了一切苦的原因。

觀世音菩薩,對舍利子說明了這項空的真理。

舍利子啊!你我所看到的身體(色)與眼睛所看不到的心,與存在的原理────絕不是異質的。因為身體與心是基於空之原理而存在的,所以空與色、心不會是異質的。

再說,眼睛所看得見的色,本來也不外乎即是空之真理的表現。空之真理包括了兩項真實。第一是,一切存在都流變不羈,沒有一件是永遠存在的,即一切都是無常的存在。第二是,一切存在都不能孤立獨存,都必須互相依靠才能生存,都是無我的存在。

這項真理,並非只是關乎身體。也通於一切與心有關的現象。

空是產生一切事物、現象的真理,是永遠的,不生不滅的,是超越相對認識的,所以我們不能拒斥這項真理。

開悟是可以由深遠的觀察智慧去獲得的,所以沒有什麼可以執著。不執著就沒有恐懼。要了悟空的真理,掃除一切錯誤的認識,去得到身心的平安。這並不是只有我才能如此,任何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悟到空的真理,從而獲得平安。所以深遠觀察之智慧,是活得真實的道理。

「渡吧!渡吧,心連著心,渡過迷妄之河。

彼岸才是永遠的覺悟。

渡吧,渡吧,心連著心,

渡過迷妄之河,登上無執著的彼岸。

這是做得到的,走吧!」 

(《生命之不可思議:揭開輪迴之謎pp. 159-163

夢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夢裡沒有設防(機密事不加密碼)?我為什麼可以觀看他人「演出」,有時也不被察覺?為什麼他人可以看到我並侵入我的夢?為什麼非人、天人、護法如同鄰居?夢中的我媽、姨媽、外婆是否多是化身?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唐望也說:「你自己是一個夢,而你的替身夢見了你,就像你夢見他一樣。」(《力量的傳奇p. 104

「明晰生物成為做夢者的奧妙的。你想要知道替身,它開始於夢中。但你接著問:什麼是替身?而我說替身就是本人,自我夢見到替身。這應該夠單純了,只不過沒有什麼事情是單純的。也許自我的平常的夢是單純的,但那並不表示自我是單純的。一旦自我學會夢見到替身,自我便抵達了一處奇異的關口,它會明白其實是替身夢出了自我。」

我寫下了他所說的一切,我也很注意傾聽,但是沒有聽懂。

唐望又重複了一遍。「昨晚的課程,如我所說的,是關於做夢者與被夢見的,或者是誰夢見了誰。」唐望繼續,「那就是戰士的任務,如果你沒有放縱在你的愚蠢中,你就會有足夠的力量改變情況。無疑,你也會把自己給嚇死。」(p. 103

我的確也寫下過這段摘要,但似乎沒有獲得體悟,我的重點依然在這具人身上,只有睡著時才有夢,記得沒多大成就、不記得也沒多少損失。夢境或夢場景應是涉及唐望所稱一個聚合點的位置。全人類共同詮釋出這個物質世界,當然是指全人類都 set up 相同的聚合點位置;我們若稱另一個夢世界或另一個時空是另一個聚合點位置,那麼只要意識轉台應當就可觸及關於那地點的「回憶」。 正如我一直在說的,觀察夢境涉及意識能量水平,出體、清明、半清明與普通夢依序降低,就好像局外人看事情一樣,只能觀察表面現象,而我們自己的推衍與插話則常常顯得無關宏旨。

 

好,回到是「做夢者夢出自我」,人生是夢,做夢者還稍微真實一點,每個人的做夢者在哪裡?圓覺經說「當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遍滿法界」、「當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遍滿法界」,南懷瑾也說:「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菩薩之性靈就像這樣彼此相通,連物質世界與心靈世界亦無阻礙。」( 《圓覺經略說pp. 128-129)是故六道輪迴也是夢,六道輪迴一切眾生的做夢者也在法界,非人(無機生物)、守護靈、護法、中陰生眾生,都在法界濟濟一堂。你在人間,沒的事;他在地獄,沒的事;天界享福,沒的事;有機生物、無機生物在這個地球漫遊,也沒的事。「沒有眾生」,何來地球?唐望也說地球是一大生物,也是眾生,也沒有眾生。

 

但始終我們都是單重一邊,不是落在「有」眾生(物質),就是落在「沒有」眾生(虛空),或者又要開始否定這個本人、肯定那個做夢者。但是唐望強調的是 tonal nagual 合一的完整性,金剛經的要義也就是「空」、「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這四句。唐望也說做夢時最厲害的無機生物(阿修羅及天人)是偽裝成他的親人,因為我跟我媽、姨媽、阿姨、外婆都不算有多麼親密,犯不著老夢到她們,至於一干「代表人」更是如此。

 


2007/06/15 Fri, cloudy, indoor 28.9°C  不只是理論:「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繼續摘圓覺經略說。由止而修觀,也就要先能是「停止內在對話」(止),才能起修「看見」(觀):

在此觀中,「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把物質的肉身空掉了,初步只能做到自己感覺此身沒有了,別人看你仍是存在的;真正修成的話,別人看不見你,整個都空掉了。這是空幻成就,不是理論上的;幻身滅了之後,虛幻的心態作用也跟著消滅了。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身體空掉,心也空掉,但是物質世界還有。再進一步,身心外面的塵世界也把它空掉,這才是佛法一切唯心的道裡。佛在「楞嚴經」上說,「心能轉物,即同如來。」這不只是理論,要確實做到才行。不然,只是心理意識上覺得一切如夢如幻,這不算是求證。所謂證是把整個身心投進去,徹底做到空掉身心;外在的物質世界也空掉,一步一步空下去。大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是理論,做不到,而忽略了此心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在諸佛菩薩而言,謂之心力;在凡夫而言,謂之業力。諸佛菩薩的智慧神通有多大,一切凡夫的業力也有多大。業力把它轉過來,則是神通功德,它是同樣的東西。

「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外界的物質世界也空掉之後,我們那個能空的東西還是假相,最後,也要把法執空掉,能空的也空掉。至此,「幻滅滅故,非幻不滅」,有個東西不是物,也不是心,非空非有,這個東西不生不滅,這才是明心見性,得道。(《圓覺經略說》pp. 114-115

「幻身滅故,幻塵滅故」,在唐望故事裡就是「潛獵的藝術」;這裡提到「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夢瑜伽裡有變夢法,基於醒夢不二的理由,大神通者心能轉物、變物也是一樣的道裡。我想到巫士唐望有次「隔空變物」給卡斯塔尼達看,這不是如賽巴巴等神通者的「隔空取物」,你要什麼他都乾坤挪移來給你,唐望變的這隻戴眼鏡的老鼠肯定是屬於創造之神來一筆了:

nagual 不是經驗、直覺或意識,而相對來說,nagual 只是效果。tonal 開始於出生,結束於死亡。但是 nagual 永遠存在,nagual 沒有界限。我說過 nagual 是力量盤旋之處,但那只是一種暗示它的說法。由於它的效果,也許 nagual 該以力量來解釋最為適當;」他終於目光銳利地注視著我說,「nagual 是我們內在唯一能創造的一部分。」

他曾說過 tonal 不創造任何事物,只要用來目擊與評估,我要他解釋我們為何能夠建造高樓大廈與機器。

「那不是創造力,」他說,「那只是塑造。我們可以用雙手塑造一切,自己一人或與其他 tonal 合作。一群 tonal 可以塑造出一切,像高樓大廈等等,如你所說的。可以說 nagual 負責創造力,nagual 是我們內在唯一能創造的一部分。」

「那什麼是創造?」

他凝視著我,擠擠他的眼睛,他輕聲笑了,高舉起右手,突然扭動手腕,仿佛他在轉動一個門鈕。 「創造力是這個,」他說,把屈成碗狀的手伸到我面前。我花了極長時間試圖把焦點集中在他手上。我感覺到似乎有一層透明的薄膜固定了我的身體,我必須打破它才能把視線集中到他手上。我努力到汗水都流進眼中。最後我聽到或感覺到啪的一聲,我的眼睛與頭恢復了自由。在他右手上有一隻前所未見的奇怪老鼠。它看來像是大尾松鼠,但是它的尾巴像刺渭,有很硬的針。

「摸摸它!」唐望輕聲說。

我立刻服從他的話,伸手輕摸它背上的軟毛。唐望把手移近些,接著我注意到一些事使我緊張得痙攣起來。那只松鼠戴著一副眼鏡,而且有兩顆大門牙。「它看來像個日本人,」我說,然後開始歇斯底里地大笑。

這時那松鼠開始在唐望的手中變大,在我的眼睛仍充滿著狂笑的眼淚時,那松鼠變得巨大無比,可以說它大得超過了我的視線範圍,最後消失不見。這一切發生在一瞬間,我仍然在狂笑中。當我再凝神注視時,或者說當我擦乾眼淚、集中焦點時,我看到的是唐望,他坐在長椅上,而我正站在他面前,雖然我不記得我曾站起來。

有一會兒我的緊張幾乎無法控制。唐望平靜地站起來,強迫我坐下來,把我的下巴靠在他的左手臂彎曲處,然後用右手手指敲打我的頭頂。這種感覺像是一陣電擊,我立刻平靜下來。

「戰士的做法之一是,決不讓任何事影響他,」他說,「如此一來,就算是戰士看見了魔鬼本人,他也不會讓任何人知道。戰士的控制必須是完美無缺的。」(《力量的傳奇》p. 181-183)

賽巴巴神通不靈的出處我終於找到了,不過《心靈探索周記》早已出了,來不及索引上去。

賽巴巴是七年代,在印度膾炙人口的行者。現在印度還流傳有關於他的傳說。人們相信他能用曼陀羅(指咒語)為所欲為。他能藉著唱曼陀羅的力量,把掌中的石頭變成黃金,從虛空中抓來人們想要的東西。他藉此力量,贏得庶民的信仰與信賴。有一次,他去美國旅行,歸國時,他買了大量的電氣製品等土產,回到馬德里機場。海關人員覺得奇怪,問他說:

「賽巴巴,你不是可以藉著曼陀羅的力量,獲得任何東西嗎?為什麼千里迢迢買這些東西回來呢?」

他的靈力在此瞬間消失,他變成了印度的笑話人物。(《生命之不可思議:揭開輪迴之謎p.  25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