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Journal: 你說,當誰的兒子好?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8/02/10 02:05PM

 

2008/02/09 Sat., raining, indoor 14.3-15.6°C  年初三  我是蒙受祝福的佛子

 

奇蹟課程:

第四十課

我是蒙受祝福的上主之子

「今天我們開始列舉那基於你的存在本質而賦予你的福氣。」(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62)練習句包括:

我是蒙受祝福的上主之子。我很幸福、平安、慈愛而知足。

我是蒙受祝福的上主之子。我很平安、寧靜、安穩、自信。

佛教也有我是「佛陀的心子」(簡稱佛子)的說法,但好像不是隨隨便便都可以這樣自稱的,必須有些美德才堪稱為「佛子」。這裡奇蹟課程要我們每十分鐘練習一次,可能目的在建立起大家都是聖子、佛子的信念。《空行法教》這章講菩提心,「修學菩提心且生起菩提心的利益」包括一項:「一切眾生將愛你如獨子,且你的容貌姣好,百看不厭」(p. 83)是嘛,度母或女菩薩裡面沒有一個醜的啊。但蓮師也說:「若你只圖自己的幸福,就和究竟佛果無緣。」(空行法教p. 84

 

菩提心裡包括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首先是初學者先發起願菩提心」(p. 81)。願菩提心的誓戒會毀損,項目很多,其中一個是「基於嗔心,你批評一位已生起菩提心的菩薩」(p. 85)。另講到十惡業的三個身業:殺、不告而取,邪淫。殺生的果報會以三種方式顯現:

一、異熟果(報果)是出於貪的殺業,你主要會投生為餓鬼;出於嗔的殺業,你主要會投生在地獄道;出於痴的殺業,你主要會投生為畜生。

二、增上果是因為先前強烈的惡行,即便投生為人,也會短命或多病。

三、等流果(習果)是因為先前的習氣使然,你會以殺生為樂。(空行法教p. 87

蓮師指出:「佛經上說,如果努力鄙棄這些行為,你將轉變先前的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然後能擁有人、天的眾多快樂。」(p. 87)人常不自覺而殺生,小時候我哥以折磨籠子裡抓到的老鼠為樂,還用熱水澆牠,我當時覺得不妥但也還是跟在一旁看,這叫幫兇。Chuck 寫給我:「這是我一月的夢報告,我的夢修行的確出現停滯狀態。好在普通的夢境,和之前比起來,恐懼暴力色情都變少了。」他也很懊悔以前經常殺生。不告而取就不講了。來看看邪淫:「是你犯下淫行,而對象是你無權這麼做的人。」(p. 88)挑重點:

•和法律所禁止的對象發生性關係是不當的。

•在不適合的時間,如初一、十五和初八,發生性關係是不當的。

•在不適合的場所,如三寶的壇城之前,發生性關係是不當的。

•在不適合的孔口,如用動物的行徑,發生性關係是不當的。(空行法教p. 89

異熟果是即便投生為人也會和伴侶相鬥;增上果是助手、伴侶等會無動於衷或忘恩負義;等流果是你會喜歡邪淫。(p. 89)有淫無邪應該沒問題。不適合的孔洞是什麼意思?動物也沒有肛交啊?遠距性愛應該不在此限,也沒有法律禁止的問題,新聞主播不都是性幻象對象?

 

看書我喜歡有英文 wording 附註,睡前看到「五道」的英文就馬上明瞭了,講起來崇洋沒什麼不好,中文字詞太多,本身就會形成文字障。

資糧道(path of accumulating

前行道(或加行道,path of joining

見道(path of seeing

修道(path of meditation

無學道(path beyond learning)(p. 154

我看書很快,兩個晚上一點時間就超過半本(這本書三百多頁),之前「加行」意思模糊,原來正要走向「戰士之道」,見道講什麼「正見」模糊視聽,原來是位「看見者」,禪修要等看見後才修,所以鬆了一口氣,無學道其實又叫無間道,是港仔電影給人家誤用到無間地獄去了,無學無修就已經是覺悟者了。資糧道就是要累積賭本盤纏,因此六度與獻供都屬必須,不知道唐望巫士需不需要拜,他們應該直接就前行道(生命回顧、巫士拳法、做夢練習、潛獵技巧)。

 


2008/02/10 Sun., raining, indoor 14.0-15.9°C  年初四 「上主之子」與行願菩提心

 

奇蹟課程第四十一課:

第四十一課

不論在何處,上主與我同行

秋竹仁波切開示講到佛子是生起菩提心的人,上主之子只要自己認為就可以,蠻簡單的,這種遺產繼承法真是只要敢就來拿。《你可以更慈悲》中頂果欽哲法王說:「大乘佛教的教法是佛法的精髓,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精髓。一旦菩提心在心中生起,你就是真正的佛子,諸佛將懷著極大的喜樂看護你。」(p. 149)今天奇蹟課程的觀念,是要「徹底消除所有分裂個體的孤獨及被棄感」,因為分裂導致消沈沮喪、焦慮無助,以及對失落的強烈恐懼,因此本課重申「在你的深處,一且都是完美的,光明隨時都能透過你而照耀到世間」,「因為不論你在何處,上主都與你同行」(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63)。

 

成為「佛子」後,頂果欽哲法王說:「在你所有未來的生世之中,你將遇見大乘佛教的上師,利益其他眾生。你的事業將結合所有菩薩如海般的事業,以無量無數的方式利益眾生。這些菩薩充滿慈悲,以無量無數的身相顯現,甚至化現為鳥禽和野獸。如此覺醒的態度會利益你周圍的環境。」(p. 149)而成為「上主之子」後,噢奇蹟課程還沒講到要利益眾生,目前進行到 41 課還在苦口婆心灌輸你有「神聖本質」這件事。

 

至少與上主同在總比與損友同在要好多了,〈佛子行三十七頌〉的七種前行,第五項就是「避免不適合的朋友,避免結交製造逆緣的朋友」。頂果欽哲法王引用一句諺語說:「當你和一個騷動的人在一起,你將被散亂席捲而去;當你和一個貪得無饜的人在一起,你將失去所有;當你和一個貪圖舒適的人在一起,你將被瑣事佔據;當你和一個過度活躍的人在一起,你的定力將會分散。」(p. 114)所以看起來與上主同在或菩薩同在還是比較有益的。

 

《空行法教》三個身的不善講完,有四個語的不善:誑語(顛倒是非)、兩舌(挑撥離間)、綺語(閒扯淡)、惡口(傷害他人),導致的果報也都跟說話有關。另有三種意的不善之果報反而比較嚴重,例如貪欲,除了投生下三道,即便是人也會「住在飢荒、乾旱連年的不悅之地」(p. 94);惡念,即便投身為人也會不斷碰到敵意與訴訟(p. 95);邪見,即便投身為人,也會生在未開化的部落邊地(p. 86)。

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有兩個面向:對眾生生起慈悲,以及通往證悟的智慧。這兩個面向,也就是利益眾生的願望和獲致證悟的願望,都無法單獨展現菩提心。一方面,如果你不以獲致究竟之證悟為目標,那麼不論你利益眾生的願望有多麼強烈,都無法超越一般的仁慈和慈悲。另一方面,如果僅僅為了自己而希望獲致證悟,那麼你將無法超越小乘佛教修行者的有餘涅槃(limited nirvana)。這兩個面向是不可或缺的。(p. 147

 

行菩提心

菩提心有兩個面向:相對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十地菩薩其中一地的菩薩所了悟之空性。在了悟究竟菩提心之前,重點應放在相對菩提心之上。在本質上,相對菩提心是利他心,也就是利益他人、離於所有自私目標的甚深願望。如果正確地修持相對菩提心,究竟菩提心將自然而然地展現於相對菩提心之中,最終將完全證得究竟菩提心。(《你可以更慈悲p. 157

蓮師說:「當累積了廣大的福德資糧後,藉由完全清淨自心,生起必須完成真正利生的念頭時,你唸完三次完整的儀軌後,就獲得了菩薩戒。」(《空行法教》p. 103

 


  2008/02/10 10:10PM

 

2008/02/11 Mon., cloudy/raining, indoor 15.1-17.1°C  年初五 你說,當誰的兒子好?

 

雲門八里練舞場燒毀,我哥初二也接獲他公司蘇州廠火災的電話,燒毀一棟廠房,原因是過年復工用電負荷造成電線走火,損失數千萬。2008/02/11 聯合報:藝人洪其德 酒駕撞死人——我夢過,我找一下:

2008/01/13 09:00AM. 男的長的像洪其德,我們要去上課,他沒穿外套,「會不會冷?」他說會,就回寢室拿。聽他們在講電話,說什麼好像有一個朋友出車禍,他講了一個名字,不知道是刺傷他的心還是怎樣。我走出來的時候,經過門口,他點了一盞小燈,而且在喝酒,他把上衣都脫了打赤膊,因為他煩。我不管他了,在想老師可否接受一個學生因朋友發生異故——意外災害——就缺席。我來不及了就用跑的,跳過地上一堆東西,一副很高興的樣子。……

好像年過完了都是不好的消息。南卡吉美仁波切也說,現世的處境,是前世的業,前世的業的種子在這一世剛出生時就已經攜帶進來了,想改也改不了了,只能靜候成熟;而我們現在作的,也是在預埋下一世的伏筆。當然還有現世報的事,也就是惡果成熟得快。這倒不是什麼老生常談,而是接受是自己的果報,但也立即種些善因下去,平衡一下,喜中帶淚或淚中帶笑,至少感覺不是一面倒。

 

昨天摘到頂果欽哲法王更清楚的講法,願菩提心的兩個面向缺一不可,只做善事不求證悟,那只是普通悲心,一定要既求證悟又利益他人才能稱為具備(生起)願菩提心。蓮師這本《空行法教》不講相對菩提心與究竟菩提心,而是分內菩提心和密菩提心。內菩提心是屬於相對菩提心,密菩提心是屬於究竟菩提心的範疇。就跟心經的內義與究竟義一樣。

 

內菩提心的要義是「發願幫助那些不能了知內在本性與實相是離於造作的人」(p. 104)。我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類都是「不能了知內在本性與實相是離於造作的人」。內菩提心分為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願菩提心我們知道了,至於行菩提心,蓮師說:「只要你還為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p. 105)我看光願菩提心就很難了,離於二元分別念,那不就差不多悟道了嗎?不然就只能等入定(進入禪定)時能有行菩提心。

 

密菩提心更玄奧了,要義是「了悟自始無生的本淨、離於一切概念與言詮的限制,是離作的(beyond effort)」(p. 110)。依此看 beyond effort (離作)必然也 beyond learning(無學),是無間道(無學道)的菩薩行者莫屬了。「密菩提心對所有下乘是隱密的,因為其超乎言詮或心念」;「修持密菩提心的行者特質,是必須為最上根器者,對一切具體的現象感到厭離」(pp. 110-111)。所以你看越高層、越密層的菩提心哪裡有提什麼救度眾生,那只是初級生的新生訓練。你看密菩提心的持守要點,哪裡有提到一個人字:

一、視一切萬法的根源僅是假立,俱足於本有的菩提本覺(bodhicitta awareness)中

二、本覺是本然覺性,沒有任何造作(譬如觀者或被觀者)

三、生起任何念頭即是明空自身

四、任何外相不具實性,不離於法界的幻化

五、體驗心、物不二,離一切取、捨

六、以一切煩惱、痛苦為成佛之道

七、輪迴是無生的本淨,毋須棄捨

八、萬法俱顯為佛身和智慧,佛果毋須成就

空行法教p. 113

能達成這樣的境地,比「上主之子」高多了、比「佛子」更高一級,蓮師說:「如此,你將成為普賢王如來的法嗣」(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13)(普賢王如來是概念化的本初佛)。奇蹟課程第四十二課:

第四十二課

上主是我的力量,慧見是祂的恩賜

「今天的觀念所揭示的因果關係解釋了你的努力何以不會落空;你終將明白,因為那是祂的力量,是祂的禮物,賦予你這慧見。」(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65)可能是這種父子的(相依緣起)因果關係,才要成為誰的兒子、法嗣。就好像繼承遺產一般總要有血緣關係一樣,如此便順理成章了。不過,每個人都是上主之子,發起菩提心的就是佛陀的兒子,心物不二、明空不二才是普賢王如來的「法定繼承人」(法嗣)。

 


2008/02/12 Tue., raining, indoor 16.1°C  年初六

 

今天的「奇蹟課程」還沒脫離上主:

第四十三課

上主是我的根源,離開祂,我便無從看見。

第四十四課

上主是我賴以看見的光明

首度提到聖靈:「知見原非上主的屬性,真知才是祂的領域。然而祂創造了聖靈,作為知見與真知之間的絕對中介。若非與上主之間有這一道連線,因著與上主的這到連線,知見才得轉變及淨化,終將邁入真知之境。」我們來檢視一下宗薩仁波切曾比喻聖靈是法身、上主(天父)是報身,如此便成:「凡夫心識非報身佛的屬性,佛心才是祂的領域。報身佛創造法身,作為凡夫心與佛心之間的的絕對中介。因著法身連線,凡夫心識才得轉變及淨化,終將邁入佛心自性之境。」我覺得怪怪的,應該說上主(天父)是法身佛,類似普賢王如來或大日如來,聖靈則是報身層次的佛菩薩,因為我的天主教經驗讓我感覺是聖靈是多數,而上主(天父)只有唯一。「你必須先了悟出光明是內在的,而非外在的,才可能看見。這光明隨時與你同在,使得慧見在任何境遇中都可能出現。」(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69

 

這裡提到凡夫知見是「上主之子為了凡俗目的而忘作出來的」,但「知見本身不具意義」。就跟皈依的意思一樣,佛教徒依靠三寶,基督徒倚靠上主,「在上主內,你沒有看的能力。知見在上主內毫無作用,也不存在。」但知見極大的目的即是「化解那一向虛幻之物」(p. 67)。無論佛教跟基督教對凡夫心識所見的人世看法盡皆虛妄倒是所見相同。

第四十五課

上主是我賴以思想的天心

第四十六課

上主是我賴以寬恕的愛

「你是與上主的天心一起思想的。因此你與祂共享你的想法,就如同祂與你共享祂的一樣。共享就是彼此肖似,或是共為一體。你那出自上主天心的思維,也離不開你的心。」練習句即是:「我真正的想法就在我的心中。我要把它找出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71

 

「上主不用寬恕,因為祂從不定人之罪。這個世界迫切需要寬恕,只因這是個充滿幻覺的世界。因此,寬恕的人等於將自己由幻覺中釋放出來。」我覺得上面所講跟寬恕無關,「寬恕」是帶有情緒行動的字眼,由幻覺中釋放出來,一點都不需要情緒,我想這是針對聖經根生蒂固的「罪與罰」的觀點而說的。「恐懼會定人之罪,愛則予以寬恕。寬恕便如此化解了恐懼所導致的後果。」「使心靈重新意識到上主。為此,寬恕乃成了名符其實的救恩。它是消除幻覺之道。」(p. 73)摘句蓮師講的:「你必須用慈悲的水滅掉嗔恨的烈火。」(《空行法教》p. 148)秋竹仁波切也說瞋起來但不能有恨,恨很花能量,幹嘛那麼白癡,瞋恨兩樣還會下地獄,為了那些無常小事去趟地獄,多划不來。

 


2008/02/16 Sat., cloudy, indoor 16.4-17.4°C  年初十  沒有什麼好怕的

 

奇蹟課程四十七課:

第四十七課

上主是我所信賴的力量

「在任何環境之下,上主都是你的保障。牠的天音會在所有境遇及其每一個角落都為祂發言,清清楚楚地告訴你如何仰賴祂的力量及護佑。那代祂發言的聖靈,想法和祂一致。」(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75)啊哈,聖靈是報身了吧?沒聽說法身會講話。摘《空行法教》。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你必須具備五種偉大。」

1. 偉大口訣的上師

2. 偉大的口訣

3. 剛毅的偉大,承受磨折

4. 偉大的發願

5. 偉大的決心(空行法教p. 151

「當你想從輪迴中解脫出來,除非具有這五項偉大,否則是不會成功的。」(p. 151)另有五種專精,蓮師說:「要獲得對佛法的自然專精,你必須具配『知一解全』(knowing one that frees all)。」知一解全這有點意思,我想起跟秋竹仁波切第一次問問題,他問我「知道這個呢」,我說「只知道部分,部分知」,而我資深佛友批說「若能知道這個,全都在這兒」,講的就是「knowing one that frees all」。除了五個偉大的事,蓮師還說了「五種多餘的事」:

當你對輪迴沒有出離心時,生起虔誠心是多餘的。

當你沒有遠離對物質的攀緣時,思惟空性是多餘的。

當你沒有遠離渴望時,修禪定是多餘的。

當你沒有遠離貪與嗔時,講述口訣是多餘的。

若不能配合權便之義(按:世俗諦)卻給予冠冕堂皇的教示,是多餘的。(空行法教p. 152

而五種需要的事則包括被聖者攝受以獲得口訣、對上師虔誠以得到加持、累積足夠資糧使心柔軟、心柔軟才能有三摩地、有三摩地才能證得正覺(p. 153)。這裡至少有一項保證,就是蓮師說:「若你努力在佛法修行上,毋須擔憂衣食,自會取得。我從未聽過或見過有人因修行而餓死的。」(p. 166)那真是太棒了。

第四十八課

沒有什麼好怕的

J 兄(主耶穌)要告訴你,「今天的觀念只是提出一個事實。對相信幻覺的人而言,那不是一個事實,但幻覺本來就不是事實。在真理內,沒有什麼好怕的。」J 兄說,「恐懼是你信賴自己能力的一個明顯記號。意識到沒有什麼好怕的,顯示出在你內某個地方(即便你未必清楚究竟在哪裡),你已記起了上主,並讓祂的力量取代你的軟弱。你一旦甘心如此,就真的沒有什麼好怕的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77

第四十九課

這一整天,聖靈不斷向我發言

這裡也有 two truths:「你心靈中真理所在的那一部分,不斷與上主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另一部分則遵照世界的法則來運作。這部分的心始終處於紛擾、紊亂、猶疑不定的狀態。」(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78

 


2008/02/18 Mon., sunny/cloudy, indoor 19.1°C  十二 《近乎佛教徒》:蛋已煮熟,無法改變  

 

近乎佛教徒》裡有一句說到: 「然而,到了一個程度以後,即使我們祈求蛋不要煮熟,它還是會熟。」能夠同時看到兩種真實的人,宗薩仁波切比喻成將冰塊置入水中而兼得兩者,他說:

同樣的,當悉達多看到一個人走過,即使他很健康,悉達多所看到的是此人的生與滅同時發生。你也許會認為這樣的人生觀不太有趣,但在生命的旅程中能夠同時看到一體的兩面,可以是非常奇妙,而且可能會有很大的滿足感。這不像在期待與失望的雲霄飛車忽上忽下。如此地看待事情,期待與失望會在我們周遭消融,你對現象的覺受會轉化,而且變得比較清晰。你很容易看出人們為什麼會被困在雲霄車當中,而自然對他們生起慈悲心。你生起慈悲心的原因之一,是由於無常縱然如此明顯,人們卻視而不見。(近乎佛教徒pp. 40-41

上面講的熟蛋原理說的是「因與緣:蛋已煮熟,你無法改變它」(p. 49),宗薩仁波切解釋:「就像蛋一樣,所有的現象是由無數的成分所組成,因此它是可變的。這些無數的成分幾乎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所以會讓我們的期待落空。」他說這種不可預料性遍在於所有的物質、感受、想像、愛情、信不信任,所以如何期待呢?宗薩這裡引用星座分析行話,他說:「知道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只能化解婚姻不合的一些明顯因素。」(p. 54

 

正確的期待就是不期待,而要如宗薩仁波切提醒我們的:「沒有『天長地久』的幻想,反而有意想不到的解脫:我們的關懷與愛心變得沒有附帶條件,而歡樂常在當下。當另一半來日有限時,我們會更自然,也更滿願地付出愛和支持。」(p. 55)雖然蛋會熟,但還是可以選擇煮不煮蛋:

只需要單純地瞭解和合現象的本質,就能扭轉乾坤。當你瞭解現象,就能操縱它們,因而影響和緣。我們能認清因緣的不穩定,就會瞭解自己有力量轉化障礙,並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你不只可以改變外在的物質世界,也能改變內在的情緒世界。地獄不是永遠存在於地底下某處,而受懲罰者永遠在那兒受折磨。它比較像是場噩夢。(近乎佛教徒pp. 58-59

改變你的命運或改變你的夢我聽多了,這裡說到沒有生命藍圖這件事,「如果這問題是假設在億萬年以前,有某個人或神設計了一個人生目的圖表,那麼它就是一個有神論的觀點。佛教徒不相信有個全能的創造者,而且他們不信為生命的目的已經、或需被決定和定義。」(p. 66)當然,因緣會和合,事情會如願發生,但是我們卻把這種成功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把它當做證據,認為事情就該如此,認為我們的假設是有根據的。然而,這樣的假設只不過是餵養誤解的食物。(p. 82

 

奇蹟課程第五十課:

第五十課

上主的聖愛支持著我

「這是你遇到一切問題時的答覆,不論是今天、」明天或是任何時刻。在世上,你相信自己的生命有賴於一切外物。你把信心置於極其瑣碎而瘋狂的表相上,以及述之不盡的虛幻事物。」「不要相信那些幻覺。它們必會讓你失望。」(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79)看起來有點像是我們的寫照,雖然我們知道表相是非真實的,但還是很難擺脫。

 


  2008/02/21 07:56PM

 

2008/02/21 Thur., sunny, indoor 20.6°C  十五 脫離輪迴的三步驟  

 

每天維持一點閱讀,可以稍微止息一下妄念幻想症,因此保持與「聖物」的接觸是必要的。梭巴仁波切〈不動佛的法門利益〉:

每一次你看著聖物——佛陀的法相、佛像、佛塔、佛典——就在你的心相續中種下解脫及成佛的種子。因此,每次你看到聖物,它們就清淨你的心。它們種下成佛的種子,包括成就佛果的所有因。為什麼?當你見到聖物,它們在你心相續中種下種子或善的習氣,之後,無論在此世或未來世你值遇佛法時,就能瞭解教法的意義。從而能夠實修你所瞭解的法教,那使你藉由實證佛道而息滅粗細的煩惱,然後你的心相續能成為一切相智。〈不動佛的法門利益〉

自從開始捐款布施,我發覺我對千字頭已經沒有感覺了,何況是千以下的個拾佰。我因為住無電梯公寓頂樓,五樓以上送貨都要加收搬運費房子裝修施工費也要加錢,我曾經認為是歧視,也翻臉了好幾個送貨員,還幾乎跟一位槓上,他寧可將東西扛走。現在覺得很無聊,搬重物走樓梯實在很辛苦,給點小費也是應該的。所以無我該幹什麼才能達到?「布施」與「捨」(平等心)。這點真的是所言不虛,我自己的小氣計較、趾高氣昂的一面就漸漸磨掉了。

 

簡言之想要去掉「自我」,靠巫士的「無憐憫」可行,靠佛法的「無所謂」也可行,總之就是不要計較、絲毫不為所動。想要培養正見(right viewvs. wrong view 邪見),就要每天接觸「聖物」——佛法書、修行書、開悟者話語等等,常保接觸,可以在墮入 wrong view 之際適時拉回一些。放假這段日子我有點消極,可見是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你可以更慈悲》快看完了,有段扼要講到脫離輪迴的三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去聽聞教法——解釋如何脫離輪迴的教法。即使是一個如何修持佛法的一般概念,都已是珍貴殊勝的了。

第二個步驟是去思考你所聽聞的教法,試著去發現其中的精義。檢視你的心,去看看它是否真的如教法所描述的。

第三個步驟是,一旦你對佛法的精義有了清晰的概念,你必須透過內在覺受來了解佛法的意義,把它融合成為你的一部分。這就叫禪修。

當你遵循這三個步驟,修行的品質將自然而然地生起,你也將了解教法的真諦。這些品質將自然地盛放。所有的眾生都具有佛性或如來藏,當你聞、思、修佛法時,你將能體現所有本具的佛性品質。(你可以更慈悲:菩薩三十七種修行之道pp. 96-97

我看到窗外有人在放天燈。我們共同觀想一個斗小的天燈緩緩升起,你想寫些什麼在上面,許下什麼願呢?

 


2008/02/22 Fri., sunny, outdoor 22°C  十六

 

我正讀達賴喇嘛的《修心之實踐》,其實只看了一點點,不過卻很重點:

有菩提心就能產生遍智(也就是全知),沒有菩提心的話就不會有遍智,這是可以確定的。

這個的產生則需要大悲心,從根本上生此慈悲,然後由此而有增上意樂,再由此引出的菩提心,所以唯是依賴貴眾生的恩澤。

而產生所謂的菩提心,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利他而必須證得遍智,所以尊貴的眾生,真的是具大恩惠。總之,要證獲遍智必定要依靠眾生而成辦。(pp. 15-16

貴眾生,所以 Joyce 問為何要吃素,你哪好意思吃貴眾生的血肉啊?我們只是小部分知的凡夫看魚是魚、看豬是豬,證得遍智的大成就者看魚是自己某生世的老友、看豬是某生世的隔壁鄰居,怎麼吃的下去?佛教的理論是眾生的心識是無始的,因此時間是無可計數的久遠,差不多跟講靈魂永生一樣意思,所以今天跟你有關係的飯桌上的魚,根據緣起定律,搞不好以前也認識,吃素是這個原因。

 

早上出體,沒有想太多,只老老實實地唸咒。我有一個想,你聽聽看:藏密總說「本尊」就是自己,而人世是個夢,「我」也不存在,雖然究竟而言本尊也不存在,只有本初覺性(本覺 rigpa);書上又說凡夫看不見本尊也無法與報身層次的本尊溝通;本尊寂忿總共 102 尊,依每人相似性擇定其一為自己本尊起修,修行有成時可以親見本尊,更高成就即是證得本尊身。換成唐望說法,傳說中的 the other,那個本來就存在(本來那尊,本尊)是他夢出我而不是我夢出他的那位,就叫「替身」(分身,the double)。卡斯塔尼達一開始還不太能控制替身,彷彿他是另外一個分裂人格,在《巫士的傳承》中,卡斯塔尼達經常被同儕激怒或意外分身跑出來的情況而誤傷他們,這個自己跑出來的東西有他的兩倍大,所以才叫 the double。所以一開始自己跟 the other 的不協調,也要透過鍛鍊,不管是肉體整個變成能量體,還是能量體變成肉體(但眼睛不一樣),似乎講的還是兩物,不過可以同意的共識是最終要邁向合一。這樣你同意嗎?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