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Journal: 「輪涅未曾有,佛魔各個斬」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8/03/12 01:45AM

 

2008/03/13 Thur., sunny/cloudy, indoor 24.0°C 「了解勝義諦,就是了解現象的本來面目」  

 

漏了兩天奇蹟課程——第七十一、七十二課:

第七十一課

只有上主的救恩計劃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七十二課

心懷怨尤,無異於打擊上主的救恩計劃

我們草草摘一下再回來講中觀應成派空性見。「上主的救恩計劃之所以會成功,純粹是因為只有祂能指引你由救恩所在之處去尋。」(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19)其實也不必過於追究上主是誰,或者稱「內在勝義上師」還更貼切,所以是「內在勝義上師的讓自己得度的計劃」,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下一課就說到「真理之光就在我們內,」是上主親自將它放在那裡的。身體才是我們的身外之物,不該是我們注意的焦點。沒有身體,才是我們的本來境界。」(p. 122

 

可是藏傳佛教顯然並不滿意於「沒有身體的境界」稱之「本來面目」,達賴喇嘛說:「每天,我們透過心與感官(身)在不斷變化的世間中察覺世俗諦。了解勝義諦,就是了解現象的本來面目,事物存在的究竟狀態。」(《達賴喇嘛談心經p. 127

 

這裡存在諍(音:爭)論:所摘上句的中間句是說:「然而,只有透過分析,我們才能理解勝義諦——諸法的真實本質。」這是格魯派的達賴喇嘛說的;寧瑪派的秋竹仁波切則說:「有空不二心內明,推論測量有義否?舞文弄墨四處傳,這般參禪可笑否?」(《秋瘋晨曦》p. 162-163)雖然我在這兒有點斷章取義,但正如秋竹仁波切要求一開始就要離戲,「離議還議懵懂說」(p. 162),所以還分析個鬼。

 

要得見本來面目是要離開身心五蘊的,不光是「沒有身體」,這《心經》有講嘛:「應以五蘊亦從自性空真實觀(談錫永版本:須正觀五蘊體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來看看米龐大師的「證空性四法」解讀:

第一句的「色即是空」,指的是萬法本空,藉以破除有邊常見(誤認為萬法實有的邪見)。

第二句的「空即是色」,是指空性是緣生的(空性的媽媽叫緣?),藉以破除無邊斷滅見(誤認萬法不存在的邪見)。

第三句的「空不異色」,是指色、空雙運(我終於知道雙運叫相應),或指空性與緣起的相應(空性跟「媽媽」還是「媽媽的」有染?),同時破除有、無二邊。

第四句的「色不異空」,則指色法與空性並非難以兩立(色法並非空性的仇人),而是一體不二(原來是失散的雙胞胎)

因此,這四個觀點能超越世間一切戲論。(《達賴喇嘛談心經p. 128

不好意思我看不懂「空性是緣生的」,同章還有「空依於緣起」(p. 128)、「色是空所依的世俗法」(p. 129),如果照達賴喇嘛解釋空性只是性質,而不是「絕對真實」或「絕對的真實存在」,也就是不是個東西,必須依存於個東西才有叫東西的性質的,這樣我就懂了。達賴喇嘛說得很清楚:「色的空性即是色的究竟性質。色無自性,因此本質是空。此本質————並非與色無關,反之,它是色的特徵,是色的一種存在模式。」(p. 121

 

今天除了認識空性跟色法是雙胞胎外,嗯,或者他們兩媽媽都是緣——都是緣生的,還有我終於知道所知障不是我想的那樣。寂天菩薩說,「一旦我們對於空性獲得深刻的洞察,否定所有邊見的執著,那麼所有二元的傾向與執著(煩惱障)將會停止。然後,透過持續的熟悉並開發深刻的洞見,甚至可以逐漸克服執著自性存在的習慣性傾向(所知障)。」(《當光亮照破黑暗p. 99)原來所知障是「克服執著自性存在的習慣性傾向」啊!

 

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剛說:「明天是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因為他要參加野營隊。如同寂天詩偈說:「即使我們知道一切是如幻的,這又將如何去除令人苦惱的貪欲呢?因為連魔術師都會對自己所變化出來的幻女產生貪愛。」(p. 98)色法或色蘊本性為空講過了,《心經》也講要延伸至其餘(受、想、行、識)四蘊),這部分就是「心」的範疇,寂天說:

透過習於空性的訓練,執實有的習性將會逐漸褪去(消除所知障)。透過觀見一切無自性的訓練,視無自性為實有的見解本身也將會消失。當主張「沒有任何事物」時,沒有「事物」可以被檢視。因為缺乏一切支撐基礎的不存在事物,怎能在心的面前依然以某種事物存在。當真實與不真實兩者在心的面前皆不存在時,對於心而言,沒有其他事物要處理,而只是處於完全的寂靜中,從分別概念中解脫。(當光亮照破黑暗pp. 100-101

是不是一旦心沒事幹時處於寂止,從分別概念中解脫時,就能得見本來面目?我想是的。

 


2008/03/14 Fri., cloudy, indoor 21.1°C 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心就像造物者  

 

奇蹟課程:

第七十三課

我願光明出現

奇蹟課程今天要我們「反省一下你與上主共有的意願」(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24)。K 這個小時候主的信徒,說起上回花蓮肝炎住院那次,拿了基督教文宣品仔細拜讀,受不了那種恫嚇式「不信主便下地獄」的說法,我說人家講的也沒錯啊,不管這個「上主」是如何定義的,也可以是內在勝義上師,如果不好好修行,永遠在輪迴中飄盪,不也會到地獄一遊或者人間煉獄。藏密的「即生成佛」當然更是一種促銷廣告詞,讓人覺得可以抄捷徑,哪管有幾個人可以辦到。

 

為什麼要說自己的心就是造物主,因為達賴喇嘛說:「佛陀在各種不同的經典中說:『內心是一切有情與輪迴的創造者。』這一點也適用於涅槃。因此從某種層面來說,心是輪迴與涅槃兩者的創造者。」(《當光亮照破黑暗p. 106)這裡要注意一點就是前篇提到的「心停止作用時」,月稱《入中論》:「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眾生從業生,心已斷者業非有。」p. 106)非有就是沒有,這些人一定要拐彎抹角用否定句講嗎?

 

這裡需要重新定義一下「世間」,早上翻到《心經內義與究竟義》講世間「即謂天人、人、非天,及乾闥婆。以可壞故,是名世間,其自性即是五蘊」;「乾闥婆Gandharva)為天樂神,又名護城者。」(p. 102)在談錫永著的《西藏密宗占卜法》說乾婆是「魔羅的使者聞香鬼」(p. 112),這題外話。因此回到上段「心已斷者業非有」,心已斷就是那個充滿習氣與分別念的心已被撤底轉化,達賴喇嘛說:「因此,究竟來說,透過產生內在的轉化,可以在內心達到我們想要的改變。」(《當光亮照破黑暗p. 107

 

佛法不視「心」或「心識」為「一個單一實體」,當然這跟我們常說的「靈魂」或唐望被魯宓翻成「永遠保留意識」的「意識」,說的到底是不是同個東西還有待討論釐清,好玩的是在「大乘的可靠性」這章講到小乘觀點,「根據小乘經典,佛陀在那個時刻(進入涅槃)消失無蹤,他的心續亦告中止」,達賴喇嘛駁斥說:「我個人寧可擁有心續,即使這意味著繼續在輪迴中流轉,也不要處在心續中止、完全不存在的狀態,亦即涅槃中。」(pp. 114-115)這裡說的是佛陀在三十五歲圓滿覺悟,接下來弘法四十五年,況且以前又沒有飛機,只靠行腳區區利益印度在地人而已,那這樣「活著的佛」是不是功能太少了點?特別是根據大乘說法一個人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註:3 10 59 次方的大劫)才能成佛。所以必然「不活著的佛」一樣可以利益眾生,因此大乘主張法、報、化三身。也就是說大乘乃至金剛乘的經典,並非佛陀在肉身時期傳下的。達賴喇嘛說:

並不在佛陀滅度後舉行的三次集結的經典教法中。清辨在他的《中觀心論釋:思擇焰》回應:「大乘經典是由菩薩,例如金剛手,所彙編的。」

它們的發展或許必須從所謂的「神祕的觀點」來進一步瞭解。例如,大乘經典屬於金剛乘傳統的許多經典,是由具有禪定本尊之形象與本質的佛陀所教導下來的。同樣地,歸屬於佛陀的許多經典,也不必一定是佛陀以人類身分在這一世、這個世間上所教導過的內容。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偉大的開啟「伏藏」者,這些具有真正資格的伏藏師,能夠開啟過去一直被埋藏起來的那些典籍。當然,必須一直很小心,這當中也可能會有騙子。但是這個可能性所要反映的是:我們未必要將佛教修行的起源直接追溯到歷史上的佛陀。(當光亮照破黑暗p. 117

回到心或心續,「因為所有輪迴和涅槃均來自於心的狀態」,未經訓練的狀態即輪迴、經過訓練的狀態即涅槃,如此才說「心就像是一個造物者」。奇蹟課程本課說道:「今天我們將再次試著進入一個你心所願的世界。光明就在其中,因為它與上主的旨意不相違背。它還不是天堂(涅槃),可是天堂的光輝已經照耀其上了。」當然還是免不了恫嚇:「怨尤的障礙阻礙不了你的得救。理由很簡單。你真的想下地獄嗎?你真的想要哭泣、痛苦、死亡嗎?」(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24)呃……,別這樣好不好?換個說法吧,老兄!

寂天說,那些擺脫煩惱之人仍然顯示出繼續受到業的影響(譬如貝瑪千貝仁波切)。他們沒有來自煩惱情緒所給予的貪愛,但他們如何避免與無明聯繫的貪愛呢?(「雖然覺得不對、不好,但兩人的確有發生關係。」)

這個貪愛是由於受而產生,而且他們當然還有受。分別心仍然在他們心中徘徊,而且他們仍執著這些分別心。

尚未瞭解空性的心或許可以暫時停止活動(譬如入定),但是就像從無想定起座一樣,將會再次生起。因此,必須修習空性。(當光亮照破黑暗pp. 126-127

這是寂天批小乘說只要無我就可以解脫,無我只是斷除粗分、粗顯的煩惱,但微細層次的貪欲仍在,達賴喇嘛說:「因為那個人在心續中仍然有執著現象為真實或實有(法我執)的傾向。這樣的人將會表現出例如貪欲的情緒與分別,而且也會顯示業行的結果、習慣的模式。」(p. 129

只要一個人的心還無法免於執某些事物為真實或實有的這種傾向,就無法免於執著,也就無法免於貪愛與貪欲。

只要一個人仍有貪欲,再次受生的條件就仍然存在於這個人的心續中。因此,若心續中缺乏空性的瞭解,那麼束縛一個人於輪迴中的這些因素將會再度產生。(當光亮照破黑暗p. 127


2008/03/15 Sat., cloudy, indoor 21.0°C 「輪涅未曾有,佛魔各個斬」  

 

剛看一篇秋竹仁波切加入辯論的文章:「三理三察果,意智聽聞論。不願撿聞果,意義有成難。大師東瀛語,口信模仿理。密法意見多,不鳴秋智遜。」(《秋瘋晨曦》p. 175書名叫晨曦,也許適合早上讀。

密乘唸誦咒,顯宗佛號誦

(藏密唸咒跟你們顯宗唸佛號法門是一樣的)

一心不散下,有別請您說

(一心不散下,我想唸沒分別)

四賓上下供,焰口施有情

(四賓是打麻將嗎?)

親疏無分下,有別請您說

(如果不供來供去,能做到親疏無別——達到無憐憫之處——也是一樣的)

諸念立斷空性境,三輪體空離戲見

(從心識出來不如說是心意識流的斷流,那就是空境,還真的是沒什麼可報告的;三輪體空就是離戲,早講嘛。)

不散不執一心下,倘有差別請您說

(不散就是專注,不執就是不 recognize,很像巫士的訓練。)

輪涅未曾有,佛魔各個斬

(說得好,抓「不明佛體」去掄牆也是應該的。)

自心觀明下,有別請您說

本初如來佛,明心見性中

除我之外無,有別請您說

(除我之外無,這裡怪怪的,「我」是什麼?不是要無我嗎?)

法身本現見,觀照離戲空

作意無沾下,有別請您說

內證本佛開,一心頓下悟

超越凡識下,有別請您說

(超越凡識,就是超越八識,阿賴耶應該也是凡識,轉過來就如來藏藏識。)

即身法身佛,當下證等覺

二障盡滅下,有別請您說

(說來說去徹底除去煩惱、所知二障就成佛了。)

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二十(《秋瘋晨曦》pp. 177-178

很多人不喜歡一天到晚講大道理,不如講點實際的東西,譬如做愛怎樣做得一心不亂?如何喝咖啡喝得明心見性?如何打字也算唸咒?就跟基督教說不信主下地獄,佛教說造業下下三道,好的就上天堂、人天福報,老嘴裡吐不出新牙,依時代換種說法。「瑕智眼翳自承否,無餘涅果正等覺。無上究竟童瓶身,不需密秘顯顯說。無念境裡三宗融,教主般若空性法。金剛總佛究竟身,不可以見如來佛。」(《秋瘋晨曦》p. 177)什麼叫童瓶身?無餘涅果是說無餘涅槃之成果,小乘可達的叫有餘涅槃,有餘當然是還沒到盡頭,所以還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三宗可能說的是小乘、大乘(菩薩乘,顯宗)、金剛乘(密宗)。不可以見如來佛,因為法身是不可思議境超越言語思維描述,不可以見,因為聚合點無法聚合、「最好的看見者也束手無策」(唐望語)

 

認為談論夢拉低了自己層次,這不是分別心嗎?不談論過去,不希冀未來,如果你還有時間的概念一樣是分別念。不然這些大師老講佛陀說菩薩說,也是過去說,但因真理超越時間,炒冷飯也不會有人有意見,既然世俗相外勝義無有,勝義就在世俗中,不談世俗哪裡會有勝義?一個月前的夢跟現在的夢有何差別?神廟抽籤六年都還沒兌現,夢慢抄一個月就失效,有這種事?所以態度「不散不執」就好。

 

其實我也不想問秋竹仁波切關於唯識的五法,是不是就是眼耳鼻舌身,本文不在講唯識見,而是秋竹仁波切強調我們俗人弟子有的他也有,不要這麼分別心,好像說他是佛,我是凡夫,所以他做得到我做不到這樣。管他五法還是什麼。就像我看達賴說心經裡有「八不」,我怎麼數都只有六:「以是諸法皆空而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無離垢;不增,不減。」(《達賴喇嘛談心經p. 130)我算六個不都已經很多了,他其實引的是龍樹《中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p. 131)講的是心經此段「暗含」八不吧。

 

但心經內義所謂三解脫門,即為「遮遣八事之八遮遣」,就是「空性無相」(2)空解脫門;「無生無滅,無垢無離垢」(4)無相解脫門;「無增無減」(2)無願解脫門。加起來 8。(《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11)其實我有翻到說「六不」的稱法,一時找不到。

  


2008/04/07 02:19PM (photo by Darkness)

 

2008/03/16 Sun., sunny, indoor 22.3°C   《心經》究竟義(1):「本初就誰都沒有錯叫無離垢」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愛情是一種理想,而且很容易錯過。」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裡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裡露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

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柏拉圖回答老師:「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生活是追隨與欣賞生命中的每一次美麗。」from 轉寄郵件)

是世俗的理。畢竟人不是花也不是麥穗,有些時候無論你撿不撿、找不找,事情還是會掉到你頭上。秋竹仁波切說:「二者對立中,俗諦實相,真諦非相,是形容『中』,不立文字無法可說。」(《秋瘋晨曦》p. 183)幫我想一下這句下聯是不是很怪:「無始前就誰都沒有做對不垢本初就誰都沒有錯不淨。」不好意思敝人在下我無知地認為應該是:「無始前就誰都沒有做對叫垢。本初就誰都沒有錯叫淨。」不過好像是我錯了。

 

我們今天來研究吉祥獅子(亦名師利星哈——大圓滿祖師,秋竹仁波切前世)所釋論的心經究竟義,即《心經內義與究竟義》第三章《心經》究竟義。

 

1. 大圓滿見說般若波羅蜜多

大圓滿即寧瑪派之無上瑜伽,分心部、界部、口訣部三部,等級後者越高。法吉祥釋師云:

住於法身境界之等持(三摩地),即本覺與空性雙運,為心部;

住於無修無整境界之等持,即住於究竟自性,為界部;

無所取捨自性境界中等持,為口訣部。(《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18

(一)心部

這裡談錫永說到「心部視一切顯現為心性自顯現,」不是唯心造?「心性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本覺(rigpa),故本覺與空性雙運。」雙運的意思是本體與作用力的關係,說作用力(力)也還不夠,應該包含所做的「功」(用),「何以復須雙運?以空性為心性自性(特徵、本質),而本覺則為心性之力用,自性與力用恆時雙運,始能流露種種自顯現之諸法。」心部結論:「一切心識自顯現,悉為『空性自顯現』,而空性境界則為『現(顯現、現象)空』。依此即可說為『色空、空色』。」(pp. 118-119)這還不算究竟,因為還要對治心識。所以來到《心經》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二)界部

心部為「現空」,界部則是「明空」。這個「明」我搞不清楚,宗薩仁波切在北京大學演講也多處提到「明」,當時我解為「明點」,但又跟《寧瑪派次第禪》〈淨治明相〉的「明相」產生混淆,談錫永說的也不很清楚:「此處之『明』,雖其相狀可視為自證光明,然其體性則具分別義,一切法以具有明分(分是部分之意,明分難道是指亮度 brightness?)始能起分別相(相狀態?如固液氣三相變化),不過這裡又不是物理學,我物理三修沒資格講話),心識之明分(心識的亮度)為本覺(啊哈,唐望講聚合點周圍一圈光暈是「意識之光」)」,故一切分別相(三態變化)無非為本覺流露之明相(聚合點配合明晰繭內放射),是故『明空』即本覺空性雙運境。」(p. 108

 

唯識有什麼八識、五法、三自性(遍計所執、依他起性、圓成實性),寧瑪派也有三句義,即體性本淨自相任運大悲周遍。「此大圓滿三句義即是悟入之境界。三者不可離異,自本初以來即已如水乳交融。如是現分(大悲)、明分(自相)、空分(體性)三者無可分別,此即究竟自性。」(p. 120

本初即無製造過叫無造無作。

無始即住在輪迴裡,沒有動到過叫無住。

登地菩薩入定叫性空,出定時教化眾生,是說法叫相真。

自我未找到第二個自我叫覓心了不可得。(《秋瘋晨曦》p. 184

 

大圓滿三句義,如來藏具足,故亦可說三句義即依如來藏而建立——體性本淨,即如來藏本性清淨;自相任運,即如來藏可開展為輪迴涅槃界一切相;大悲周遍,即如來藏為有情所遍具,亦為色身(報化二身)佛智。若不說如來藏,則不能說三句義。如是及不能說究竟無分別、輪迴涅槃無分別、佛與有情無分別。由是有無上瑜伽密續部在,即有如來藏在。(《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25-126

大悲周遍」即「現分」()(顯現現象部分),其法性力用(作用力及所做的功之「場」——我想到這個詞了)為五、十二、十八。所以大悲是一種力,力量。《心經》上說:

舍利子,是故爾時空性之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亦無有識。

(五蘊)

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

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

(十二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十八處,懶得說了。有人說說了三界,含意界,只餘十五界帶過未表,我想那是因為古代沒有頓號的原因。)

自相任運」(「任運即隨緣適應之義」p. 122)即「明分」(),其法性所相(聚合點配合繭內放射聚合成的萬物三態變化)講的是十二因緣之生滅、老死相等。至於最後一個「體性本淨」即「空分」,「無智亦無得則實為體性本淨之法性體性」(《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20)。但是還是沒講到不淨——本初就誰都沒有錯不淨」?

 

(三)口訣部

心部執「現空」,界部執「明空」,兩者都不究竟。口訣部尚須於無分別中悟入法性之性、相、用。大圓滿基本義理,簡言之,即「現證究竟無分別」,「現」不是現烤、現炸的「現在」,「現證」好像是「在現實中有所實證」,但我實在很難不想起現榨柳橙汁的現,那現證就變成「現在就證明」。無畏洲尊者言:

本淨體性之光輝(性),於法爾圓成之自顯現中任運生起(相),於力用之顯現中(用)無有偏私,亦無有障礙,故一切法之顯現皆於一切法之法性中得以圓滿,遠離諸戲論。(《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20-121

根據秋竹仁波切前世大圓滿祖師吉祥獅子,將口訣部又分為四部:外、內、密、密密。

外部:體性無取捨;自相無整治;力用無偏私。

內部:體性非實色法;自相離來去;力用為遍入。

密部:體性為直指與證悟同時;自相為證覺與寂息同時;力用為證覺與生起悲心同時

密密部:體性超越一切名言;自相為親證;力用為圓滿四所顯(得佛三身及五智)。(《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21

離來去,秋竹仁波切說道:「來處無始:無來。去處二邊:無去。」(《秋瘋晨曦》p. 183)當然以上都不是我們所能瞭解的,這裡又要引《心經》,其實這是剛剛的上一段: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無垢無離垢、無增無減。

 

故前三部皆以「無生無滅」為基(現證無生),然後各有所偏重。

外部偏重「無垢無離垢」(不垢不淨);

內部偏重「無來無去」;

密部偏重「無增無減」。

外內二部所重為無相,內部所重為無願,唯心髓部則無所偏重,故始能究竟離分別(不一不異)。此即大圓滿見,亦即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22

搞半天,「不淨」就是「無離垢」!所以秋竹仁波切玄妙而如法的詩句「本初就誰都沒有錯叫不淨」,要翻成「本初就誰都沒有錯叫無離垢」,Bingo!關於其他周邊的還是稍微解釋一下,秋竹仁波切說:

諸佛所消眾生本具。未來未曾有:無生。過去無法:無滅。來處無始:無來。去處二邊:無去。

無始前就誰都沒有做對叫不垢。

本初就誰都沒有錯叫不淨。

任誰一心漏失一滴、任誰一心多出一毛皆不存,叫平等,叫不增不減。(《秋瘋晨曦》p. 183

諸佛所消眾生本具 」又是什麼意思?以下因為版本關係有兩種譯文: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無相。無生無滅、無垢無離垢、無減無增。(《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0

舍利子!以是諸法皆空而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無離垢;不增 ,不減。 (《達賴喇嘛談心經p. 130

這還是小事,問題是對三解脫門的說法,達賴喇嘛跟秋竹上師有諍。

達賴喇嘛:

第一解脫門:空解脫。「若以事物本身的角度來觀察空性,就會發覺一切現象皆是無自性、無相。」

第二解脫門:無相解脫。「若從『因』的角度來審視空性,將會發現空性其實是無生,無滅,無垢,亦無離垢。」

第三解脫門:無願解脫。「若從『果』的角度來理解空性,就會了解無增、無減。」(《達賴喇嘛談心經p. 131-132

 

秋竹仁波切:

「三解脫門:自性空、空無心、空無相無願。」(《秋瘋晨曦》p. 185

 

談錫永述《心經》內義版本(密義八事,「由八事已成立三解脫門」):

見(資糧道):空解脫門:空性、無相

行(加行道):無相解脫門:無生、無滅;無垢、無離垢

果(見道):無願解脫門:無減、無增(《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54

談錫永引阿底峽言,「《心經》之根本要旨,即在於此八重要義,以其為三解脫門,以即為佛見、行、果所對治。」(pp. 54-55)這裡補充說明,「無減、無增」玄奘譯為「不增不減」, 白話是「無減滅之過失,亦無增進之功德」(p. 54)。啊哈,看來現在兩個打一個了。我們再摘一點吉祥獅子的論點: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外義:此如釋「薄伽梵」,共義謂其降服四魔、具足六波羅蜜多、且超越顛倒識。如是則仍有分別(佛與魔)、仍有所得(六波羅蜜多)、仍有捨離(顛倒識)。此實未究竟。

內義:不不共義即謂其已於本尊自性中摧滅顯現界(如五蘊等),具實義而遠離能所。然此仍為究竟。

密義:無上不共義,則謂於輪迴涅槃(無二)法性界中,具足廣大本覺智,如是即現證無分別與無取捨。

 

住王舍城鷲山

密義:「指遍住輪迴涅槃之本覺菩提心。」(《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26

接下來都是吉祥獅子怎麼說《心經》密義(究竟義),但還有十五頁,我看我摘不完了今天。

 


2008/03/16 Sun., sunny, indoor 22.9°C 《心經》究竟義(2):資糧道、大慈大悲、空性見地同時入門才叫行者  

 

奇蹟課程第七十五課:

第七十五課

光明已經來臨

「今天我們要慶祝你漫長的噩夢終於有了圓滿的結局。今天,光明的時刻為了你,也為所有的人出現。舊的世界已經過去了,無跡可尋。今天我們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因為光明已經來臨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29)說穿了「奇蹟課程」大抵還是感覺導向,缺乏哲理的分析與辯證,也不講究用詞的精準,或者這也是一個方法,講不清楚也不辯論模模糊糊地堅信,反正光明今天已經出現,今天就可以現證——現在的現。

 

不理 J 兄了,繼續回到 Ch (秋)……的前世「L」兄(吉祥獅子 Lion),以下列摘獅子說,不然太長不好摘:

吉祥獅子釋「觀察」云——「其空性非如於他法中觀一法為無有。」如是遠離因果。

 

「色即是空」,吉祥獅子說為「謂色之體性即是空性。」

「空即是色」,吉祥獅子說為「謂空性不遣對境,不遣本覺顯現為色。」

「色不異空」,吉祥獅子言:「謂輪迴涅槃一切法,離空性及無所顯現。」

「空不異色」,吉祥獅子言:「謂無可遮遣之空性功德,色法顯現實不能離彼。」

(《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29-132

這個吉祥獅子跟當今秋竹仁波切一樣都喜歡跟人家不同,後者的三解脫門,前者講「六不」(生滅、垢淨、增減)而非「八不」(跟你說我看到有「六不」吧):

蘊、處、界皆是法相,故可說為「諸法空相」(依梵本可譯為「諸法空性無相」)。即以現空雙運、現空無二故。如是即可建立生滅、垢淨、增減為無有,以體性功德無有生滅等。

吉祥獅子依密義,說「六不」為本覺體性法爾本具,未說為「三門解脫」,此即密義與內義之區別,以密義非以說修證為目的故。(《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33

由此可知達賴喇嘛談心經,談的是內義,前面寫到三解脫門也屬內義範疇,因為究竟義不談修證,大概是這意思。談錫永這裡也寫到,「然則如何始為究竟?吉祥獅子云:『無有之空性,實即覺知本體。』如是即為決定。持決定見,則可向下建立,……。如是依四重緣起說空性,並次第現證,此皆無過失,以資糧道已得決定見故。」(p. 129

 

為什麼最低的資糧道要有(最高)究竟的決定見?轉台一下 Ch (秋)師要說話:

資糧道、大慈大悲、空性見地三者同一時間入門,此時才叫做行者。

烏金大師曰:我的密教裡,見地為要。

見地的指標裡,行為不要沾,倘若沾時,善空惡空,全盤皆墨。

行為的指標裡,見地莫沾,倘若沾時,有法有相已束縛,解脫時未有。

見地比虛空高,因果遵命比灰塵細。

行為從下面爬,見地從上面觀

見地無修無行,行事守戒精修。

有人問帕巴擋巴桑傑

   問曰:空性正見,造惡業有沒有影響?

   師答:空性正見,如何造業?空性正見與大慈大悲同時間出生。

(《秋瘋晨曦》pp. 185-186

最後吉祥獅子說密咒具五功德,即「大明」、「無上」、「無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因為《心經》十一答,十答鈍跟、一答利根,答利根的只有般若波羅蜜多咒,「咒者,吉祥獅子說之為『本住』。此即謂一切咒音亦即一切顯現,皆住於本覺,以此之故而具法身功德。」(《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 135

 

來不及說到咒的部分了,還剩七頁明天再接再厲。「資糧道、大慈大悲、空性見地三者同一時間入門,此時才叫做行者」,或者我還不是一個行者,只是葛拉烏Grau,唐望巫士做夢者統一 last name

 


2008/03/17 Mon., cloudy, outdoor 22.9°C 《心經》究竟義(3):般若波羅蜜多秘密咒  

 

今天把剩下的七頁《心經》究竟義摘完。秋竹仁波切自稱狂開悟的瘋子,我也不是什麼正常人,他的話我聽聽還覺得不賴。是嘛,他也說緣起是我媽(註一)啊,跟我上次說空性跟色法是「緣」生的一樣。可是緣起還有很多別名:

問:云何為智?

答:什麼都瞭解清楚叫智,又叫緣起;了解什麼都沒有答案叫慧,又叫空。

問:經云:不生不滅。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答:本性不生,緣相不滅。

問:云何是無淨無無淨?

答:今日不忙,從來不忙。

問:信無情是佛否?

答:我不信無情是佛,為什麼?只因聽說過有情救度,沒聽說過無情救度。若無情能救度,那救度圓滿就不是釋迦佛,而是耶和華。聽說他在一個禮拜中忙著創造了這個世界。

(《秋瘋晨曦》pp. 214, 216, 219, 224

我搞不清楚耶和華是誰啊?是上帝還是耶穌?上帝也姓耶?奇蹟課程第七十六課:

第七十六課

我只受上主天律的管轄

「除了上主的天律以外,沒有什麼自然律。這句話需要不斷地重複,直到你明白它適用於你為反對上主旨意而妄造出來的一切事物為止。凡是有待它來拯救的,都不存在。倒是那把戲有意隱藏的,才救得了你。」(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p. 132-133)將 J 兄的單一著作放在人山人海的藏密論述中真是苦了祂了,我本意不在比較,因為每次抄都是第一次看,我根本不知道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形勢比人弱也是始料未及,呃……你懂我的意思。如果話語需要不斷地重複直到明白為止,可能也是一種儀軌啦,我因為沒有奇蹟課程的實修經驗,實在不好隨便批評。

問:世間有法過自然否?何法過得?

答:世間有自然法,一切眾生是自然,但是所做所想非自然,不是超自然,是進入自然。

(《秋瘋晨曦》p. 222

儀軌裡也有咒語,接下來繼續說般若波羅蜜多秘密咒。吉祥獅子說密咒具五功德:

「大明」者,以其自性明故。資糧道上既作抉擇,是故為明。

「無上」者,此實說「無所緣」,無所緣而自性明,此即本住之覺性。加行道上,即抉擇此覺性。

「無等等」者,以其不建立任何有法,極無所住而唯本住,故更無可與之等者,此即見道初地菩薩之觸證真如。

「能除一切苦」者,以其性相用(功德)三無分別,以無分別故,即能除一切由顛倒而生之苦。修道上菩薩除障重,即離顛倒一切苦。

「真實不虛」者,以咒義住於無所緣,澄澈光明,是故不虛。此實說證自生智境界,其體性亦可說為如來藏,是無學道位。

(《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26-137

我原本以為究竟義不談修道,也就是不談五道,沒想到光這幾句形容秘密咒的即為五道修證。談錫永這裡補述,「如來藏」、「自生智」、「功德」等等皆為修證而假立之名言(名詞),「若不從修證加以理解,則一切皆成無義語」(p. 137)。因此可以類推佛法詞彙滿坑滿谷都是為了方便行者瞭解的說明文字,如果不是用來修行,也是毫無益處。然後解說咒語開始:

Om,此說為明相自顯現。於輪迴界顯現為五毒,於涅槃(果位)顯現為五部佛父。然於此二種自顯現都無所緣,否則一旦著相,即成顛倒識之所緣境。(資糧道及加行道)

Gate,「渡往果位,此為自利之渡」。(見道及修道)

Gate,「此為利他之渡」。(菩薩)

Paregate,「已渡至自利之最勝境界」。(修道上菩薩)

Parasamgate,「已渡至利他之最勝境界」。

Bodhi,「無間悲心,生起般若波羅蜜多義以圓成弟子」。

Svaha,「自解脫自,更不依餘法而解脫,是為要義」。

(《心經內義與究竟義pp. 138-139

大概是這樣。最後談錫永指出吉祥獅子說《心經》究竟義,此即為大圓滿見。「欲修大圓滿,須先於資糧道上具足體性與其修證之決定,所謂決定,亦由現證而得,非為知識層次之認知。」(p. 141)看到沒,即便這些名言也須端賴修證之心得,還不是隨便靠幾句複誦或理智上的認知就可以說是自己的心得,秋竹仁波切又說了:

問:世間人種種學問,云何不得道?

答:世間學問是他人的,故不能得道。

(《秋瘋晨曦》p. 227

 


2008/03/18 Tue., raining, indoor 22.9°C  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Consciousness 即「無明」  

 

今天奇蹟課程:

第七十七課

奇蹟是我的天賦權利

還天賦人權呢!天賦是誰賦?巨鷹賦予還是與生俱來?「基於上主的本質,你會領受到奇蹟的。」這句話不等同在說「基於佛的本質,你會領受到奇蹟」,但佛法說的人佛性人人本俱,奇蹟課程當然也不會差太多,這裡說的是「基於你與上主的一體性,你能帶給人奇蹟。」但本具的東西有什麼理由說奇蹟?就好像我在身上發現一個胎記叫奇蹟覺得很滑稽,喔除非胎記長在屁股上,我男友「為我直指出」,還是橘子色的五角星狀,我驚呼:「啊,奇蹟!」嗯 J 兄不喜歡我講儀軌(以前摘 Jane Roberts 的小說講到過去未來兩處時間的同步性),祂說:「你對奇蹟的權利,不是出自你的自我幻覺。它不是靠你賦予自己的那些神通,也不靠你所設計的那些形式儀軌。它是你真正的存在本質與生俱來的。」(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34)這樣講大家就有共識了。

 

我現在才知道解脫跟成佛不一樣,秋竹仁波切說:「二障盡滅叫解脫。二障離、二福圓就是佛。」(《秋瘋晨曦》pp. 219 , 226)二障即煩惱障及所知障,二福,我猜是福德跟福慧,奇怪佛都不是人了要世間福德幹嘛,應該是出世間功德。「如何得神通?答:神通了才會得神通。」(p. 227)上午看的可以思考一下的段落如下:

見女起愛,是名正常,見女非美,是名執著,「見」、「女」無別,是名為平等。

見女並非女,是識所別見相(?),凡夫當成女相,二元對立的迷惑,生起貪嗔痴等無邊妄念。

色男:「見者」,婊子:「女境」,二元對立中,產生愛欲,執著做愛,業報懷孕,家庭苦海裡養兒育女,三苦不斷一場戲,故名為輪迴。(《秋瘋晨曦》pp. 233-234

「見者,經云:俱生無明一體異相。相者,經云:如此相者與分別無明一體異相。」(《秋瘋晨曦》p. 233)相者我不懂。所以本俱的「天賦」,不只奇蹟還有無明。繼續研討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關於解脫與成佛,達賴喇嘛說所有這些寂天的詩偈,目的都在證明「空性的瞭解不僅對於證得圓滿覺悟(成佛)來說是必要的,甚至對於從輪迴中證得解脫(解脫)來說也是如此」這個論點,他說:「菩薩自願於輪迴中受生」而不尋求涅槃寂靜,是「利他想法所致」。(《當光亮照破黑暗p. 135

在《四百論》中,聖提婆說輪迴的種子是「認知」(註),而且唯有透過理解對境(這個例子中的認知)的無我性質,才能根除那個種子。

註:consciousness,此處即「俱生我執」或「無明」。(當光亮照破黑暗p. 142

跟你說「認知」有問題、「consciousness」也有問題吧,竟然是俱生我執、無明!達賴喇嘛指出「運用一些哲學術語,可以區分『顯現境』和『指涉境』之間的差異」。「顯現境」是要否定的;「指涉境」為「理解所指涉之對境」,是不是要否定的(p. 140)。換言之,……我不會「換言之」——我不懂也。如果一切只是顯現,佛眼裡也是顯現啊,對境則涉及認知(分別)才應該要否定,怎麼剛好顛倒過來?還有一個大問號:

空性包含「人的空性或無自性」和「法的空性」兩類。就它們的本質來說,這兩類空性之間並無絲毫細微的差別,但因為建立空性所依賴的對境不同,因此據說人的空性要比法的空性來得容易瞭解。

當我們準備去瞭解有人空性vs. 沒有人空性?)這個段落的內容時,最重要的是要精確瞭解什麼是真正要破除的。當我們談論空性時,應該瞭解,當我們說事物是自性存在空的時候,並不像否定寺廟中存在的人一般。在這個例子中,空性的基礎,即寺廟,和所要空掉的人,兩者是不同的體性。但是,在否定自性存在的脈絡底下,所要否定的正是那個對境本身「表面的存在方式」。(當光亮照破黑暗pp. 137-138

啊看不懂,明天再研究。

 


2008/03/19 Wed., cloudy, indoor 21.6°C  「達到自由——真正的涅槃」

 

看了幾頁新書香港大圓滿上師卓格多傑《龍欽心髓妙道前行》中提到:「修龍欽心髓要把上師神聖化、內心化。把上師觀想成藍色的鄔金金剛持(蓮師),自己的身形變成空行母移喜措嘉,自己的體性是眾佛之母的金剛亥母。」弟子問:「那是否通過陰陽交織的規律,把上師和自己的關係更加鞏固?」卓格多傑回說:「對的。」(p. 24)所以,可不是針對女弟子,而是連同男弟子都要觀想自己如移喜措嘉跟蓮師連合。女弟子覺得屈就、男弟子覺得變態,我覺得在心態調適上來說男弟子比較慘,呵呵。

 

秋竹仁波切說什麼內在上師,開悟即外在上師與內在上師無二無別,沒有所求與能求的。這裡卓格多傑說得更為清楚:「這個金剛持相狀的上師在龍欽心髓中是劃為外上師,而內上師是指自己的心思、明智和對境不亂。」(p. 26)有關寧瑪三句義:體性本淨、自相任運、大悲周遍,香港人卓格多傑則稱「本質為空,自然展示為明,大悲是一切遍滿」(pp. 42-43)。

 

先摘奇蹟課程:

第七十八課

願奇蹟取代所有的怨尤

第七十九課

願我認出問題,以便對症下藥

這裡奇蹟課程使用二分法:「你所作的每一個決定不是怨尤,就是奇蹟。每個怨尤在奇蹟前如一道黑暗的屏障,有意掩藏起奇蹟。」是啊就跟天秤反反覆覆的行徑一樣,昨天還怨你,今天就擁抱你,嘿這是很平常的事好嗎。「今天,我們要徹底扭轉你看的方式,不再讓眼光停留在所件之物上。」(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136

 

「你目前的處境就是這樣。你已經得到了答覆,卻不確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p. 138)「沒有人能解決世上所呈現出來的所有問題。」問題層出不窮了無盡時,永遠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你若能認清自己的唯一問題不過是分裂,則不論它化身為何種形式,你都能接受那答案,因為你必然看得出其間的關聯。」只要認出問題之所在,就會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試著認清問題所在,就等於試著認清自己已獲得了答案,如此,問題與答案便能碰頭,你也才可能感到平安。」(pp. 138-139

 

昨天我比喻唐望巫士獲得自由是考上涅槃,真是這樣沒錯!早上翻到《達賴喇嘛談心經》這段:

由於心本來清淨,因而具有佛性,所以只要簡單地移除障蔽,就可以顯現悟性。因此,心的空性是涅槃的基礎,自然涅槃。當行者以修行除去無明而淨化自心時,經過一段時間,心就會從一切障蔽中完全解脫。此純淨之心的空性,就是真正的涅槃,真正的自由。因此,我們只能憑藉成就完美又無無明的心之終極狀態,以達到自由——真正的涅槃。就像龍樹在《中論》所解釋的,空不僅是消除心之無明的方法,更是淨除無明時的心之最後狀態。(達賴喇嘛談心經p. 136

因為解脫跟成佛還有階差,「我們可以完全去除現在的無明、過去的習氣乃至未來無明和種子。超越無明之後,經文繼續告訴我們,行者自然而然不再有所恐懼,並將達到成佛的最終無住涅槃。」(p. 137)雖然就「一答利根」的般若波羅蜜多咒,達賴喇嘛所講的《心經》隱義,到底是內義還是究竟義一時搞不清楚,不過他的解法完全還是五道修證:

我們能將《心經》正宗分與成佛的資糧、加行、修道、究竟五位相配合。《心經》一開始所說的四法證空性: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是指證空性的前二位階——資糧位、加行位。

空性與八不——諸法皆空而無相——等等,指出在見道位悟入空性的方法。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等等,解釋修道位入空性之法。

下一段的「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埵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蜜」解釋住於金剛喻定的法雲地菩薩如何禪觀空性。(達賴喇嘛談心經p. 141

達賴喇嘛說明,因為對非利根(鈍根)的行者而言,《心經》是空的解釋;對利根行者則以「咒」說明空性。

經文是:是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咒——大神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實不虛。

 

「般若波羅蜜多」在此被稱為咒。它的原意是「守護心」。透過般若波羅蜜多,行者可以完全去除邪見、由邪見所引生的煩惱所生的苦。

般若波羅蜜多稱為「大神咒」,理由是徹底了悟其意義後,可以淨除貪、嗔、癡三毒。稱之為「無上咒」,乃因此咒旨在解救眾生脫離輪回,不以小乘行者的自證涅槃為滿足。稱之為「無等等咒」,基於佛陀是無上正等正覺,故為「無等」,而可經由此咒的圓滿體悟來達到佛陀果位。最後,般若波羅蜜多是「除一切苦咒」,因為它滅除明顯的苦與引生未來苦的苦因。

般若波羅蜜多是勝義諦,因此是「真實不虛」。勝義諦與世俗諦無二無別,顯相與實相亦無二無別,因此,勝義諦是「真實不虛」,也意指透過持頌此咒,就能達離苦與苦因,到達完全的自在境界。因此,我們說般若波羅蜜多咒是「諦」。(達賴喇嘛談心經pp. 138-139 

 


一: 見「新閱讀札記」〈《空行法教》識與識中的空性「秋竹佛爺」與「秋瘋」對答錄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