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者班:石曉蔚的夢修心得與目標


2006/12/22;2007/02/16-03/01

2006/05/09 Journal. 

《西藏生死書》第九章精神之路有段:「閱讀一切傳統的偉大精神經典,找出真正吸引你,並且最適合你的通往絕對實相之道。最重要的是精通一種法門,直到精神之旅的終點。」(pp. 176-177)儘管我已經選擇了最適合我的夢修行一途,參酌賽斯《夢與意識投射》、唐望《做夢的藝術》與藏密《夢瑜伽》照表操課,缺乏上師的指導與同儕的砥礪,一年半載總會彈盡糧絕。索甲仁波切引述一部密續 (Tantra) 中說:「在已經覺悟的一切諸佛中,沒有一位不是依賴上師而證悟的。」(p. 179)去哪裡搞個上師呢?我這麼嫌麻煩又適合有上師嗎?練夢瑜伽首先四加行裡就要先修上師相應法。賽斯肯定算是珍•羅伯玆的上師;唐望之於卡斯塔尼達就更不用說了;肯恩•威爾伯跟妻子崔雅幾經考量、面談,最後決定皈依西藏密宗卡盧仁波切,以獲得上師的加持與認證。而我是精神之道上的孤兒,踽踽獨行……

、夢修行心得

我的心得均自出體夢中來。

 

1. 不分醒睡每個活人都在作夢

2005/04/13 Dreaming.

……我開始覺悟,所有夢世界裡每個人物自己演自己的,只在我的「做夢注意力」下才有生命,但是完全沒有能量反應,他們就像是動畫電影裡的角色似地自動播放。……

2. 醒夢經驗均是一場空

2005/05/10 Dreaming.

……我在夢裡完全清醒了,明白前面這一切只是個夢,而我的感受與思緒如此的真實,等同我真的經歷過它們,但是所有的情節、情緒都是徒然的,都是一場空!……我在夢裡的雨中,呆立良久後才真正從床上醒來。

3. 看見萬物能量本質 

2005/09/05 Dreaming.

……我一指著那海大喊:「我要看見能量!」(唐望做夢練習)那海頓時變得好亮,很像強烈反光的那種景象,整個海面連同麻花狀絞絲般的海浪全部燦亮起來,那種超級真實的白色光華散發出的能量波動,瞬間像通電般傳導穿透我的身體,那能量真的是太強了,我呆望著它,仍感覺這股使我全身發麻的能量,持續好幾秒鐘後終於把我給震醒了。

4. 人世夢境皆為場域佈景(參閱「閱讀札記」〈人世與夢境的「場域佈景」〉)

2005/11/12 Dreaming.

……用飛的前進了一會兒,後來覺得不如調高一點視角──像是鳥一樣的視高來俯瞰,結果發現……,這裡竟然是一個佈景!一整排二三樓街景其實是一道薄薄的牆,很長、很長,然後到了很遠的終點再九十度折進來,這個地方純粹是一個道具場景、是假的!然後在整個佈景之外是一片無邊無際的空無,此地就像是漂浮在浩瀚空無之中,我飛到高處才發現這一點。……

5. 形隨心轉、相隨欲定(參閱「閱讀札記」〈「睡夢瑜伽」裡的咒語;梵咒唱詠 〉)

2006/02/01 Dreaming.

……面前幻影如浮雲,我全不在乎、也不抓取,幻影便自生自滅,自來自去,你可以說我同時在「有相界」也在「無相界」,有相界即欲界,只是我們習慣了「有形有相」,然則真實的情況是我在那哼唱著我的心事流轉,我兩界都不在乎了。……

6. 咒語頻率共振(參閱「閱讀札記」〈「睡夢瑜伽」裡的咒語;梵咒唱詠 〉)

2006/02/01 Dreaming.

……飛出去之後我就開始喊「他心通」咒語,真的有迴響!因為我覺得有無以計數的人跟我一起唸,變成是一種明確的節奏──很強的節奏……感受著好強烈的共振聲,彷彿宇宙間所有萬物都在跟我齊聲唱誦「嗡姿姿嘛嘛梭哈」 。

7. 每人都有佛性

200611/09 Dreaming.

……我在唸咒的時候出現奇怪的意象,就是——我唸的時間蠻長的、也很專注——我心中有一大堆佛、但蠻小的一直在換,至少好幾十個佛的影像持續變換,有這麼一剎那我幾乎以為我也是一個佛。……

8. 法界的訊息遍在

物質「我」是不存在的,法界的「本尊」才是(或者理解成唐望故事所謂的替身/分身),但就連「本尊」也是幻化顯現,全部只有「不二」(非二元對立)。修好(通達)自己的「本尊」(唐望故事所謂的替身/分身)最終都是一樣,萬法也是歸一的。我做夢出夢飛走移動,其實哪都沒去,那個如如不動的「我」於何處?「法界」是目前我所能感覺遠較真實的「我」的來源處,如同佛的訊息遍滿法界,「我」本在那只是知覺障蔽了而不知。

在法界裡一切俱在,巫士唐望可以發現一位潛在的門徒,持續追蹤他們達十數年之久,當然不是在物質形象界。我想到《做夢的藝術》裡提到一位會做夢的巫士,他出體時所發散的能量波動,終會吸引無機生物(非人)的追捕,因為它們需要巫士的意識能量。或者我在出體時一唸咒,與整個法界共振,或者我唸不唸咒也無關,虛空中也訊息遍滿。

 

、夢修行目標

我覺得學佛、成佛是件困難的事,因家無宿緣、自幼沒耳濡目染,所以英文原著再中譯的佛教著作感覺較為親近。書架上法王級的著作不少,在既無皈依也沒拜師的情況下不知從何修起。我的“偷懶法”是想藉由生前夢修,圖個死後中陰聞教得度的解脫機會

希望能將覺知逐步貫穿「清醒─作夢─深睡」三階段,特別是「無夢的深睡」,因為無夢深睡是處在無意識狀態。清醒時靠的是時刻覺察;至於作夢,目前一個月能記兩三百個夢,應該說所作的夢幾乎都能記上一些,雖然清明度不一;「深睡」還沒能力覺察。 

《夢瑜珈》一書中提到,「在夢中進行修持比白天要容易的多了,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清明度,因此在夢中的修持便可使機會增加。」因此我的出體修行目前大抵是:有形有相時修練唐望「做夢的藝術」(有各關基本任務);無形無相時(即法界)持咒修行。我所唸之咒都是普及版,書上說一般人都可持誦,所以沒有授權盜法問題。

 


Chuck看到老師的文章,提到出體的效果是現實的七倍。 請問老師在出體後,可以做什麼事來吸收能量嗎?

 

S.W.「七」是哪裡來的?《夢瑜珈》中確實有「曾聽聞人在死後的覺知是七倍敏銳於生前」(p. 225)。南開諾布仁波切說夢中修法的功效是醒時修法的九倍,原句如下:

「許多的修持教法是在我們日間醒著的時候去做修持的,但也可以被應用在夢中去做修練,來做為發展『夢覺知』的方法。事實上,假如我們在夢中嘗試讓這顆心保持更佳的清明覺知,那麼想要在夢中培育這些修持方法,將會因此變得更加簡單、更為快速。甚至在有些書籍上寫到,如果人能在夢中應用這些修持法,則此修持法將九倍有效於日間醒著時修法的效用。」(《夢瑜珈》p. 101

出體吸收能量我還不會(唐望故事說到無機生物世界淌一下渾水就自動補充黑暗能量,不過我沒有感覺),目前都是日常生活省下能量來出體,再進一步利用出體來修行。 由於一般出體玩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外境,面對出體世界的人事物目不暇給,如何返照自心?我建議在夢場景變換之間的無偽裝區域(無形無相),作點簡單、簡短的冥想禪觀,Chuck 若正學「觀呼吸」,就在出體時換景空檔中「觀呼吸」。看在乘以九倍的份上,作點有意義的事吧!

 

Yrleu我的情形是這樣,有出體的那一天一定是精神充沛、神采奕奕的。尤其是如果出體時到的環境陽光普照,沐浴在靈界陽光下的感覺,讓我感到活力十足,就像艾曼紐•斯維登堡的《靈界紀遊》(有漫畫版─《漫畫靈界》)提到的一樣。

現在在看的《與神對話III
p.253 提到:「是靈魂想要休息,因此,才使身體『入睡』。」所以是不是如果零魂以出體的形式來「休息」,反而充電力特強? 不過這也可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因為能量夠了,所以可以出體,所以才精神奕奕。還是有另一種可能─出體後醒來,用來維持出體時所需的能量,轉化成了維持醒時意識的能量?

 

S.W.我認為尼爾•唐納•渥許不是一位實證者,他傳達或轉達的訊息內容美則美矣缺少實際操作價值。尼爾這一生才出體三次,我目前 (2007/02/16)累積到 251 次,他所轉述的出體知識可以丟到一旁。

首先,是無夢深睡更新肉體維生基礎能量,而無夢深睡在普通人通通處於無意識狀態,無意識狀態要怎麼出體(將意識轉移到能量體上)? 大成就者只取無夢深睡補充維生能量並且帶足意識,不再需要淺睡作夢期,這是他們睡眠可以縮短的原因(直接
cut 掉無用的作夢期)。

出體有兩個時間點,第一在剛入睡夢尚未起時,這時意識尚清醒而肉體已沈睡,直接出體;另一在所謂睡眠週期,經過深睡的無意識狀態到心識再度生起的作夢期,由於清明能量帶動而夢中知夢爾後「出體」。(這些可以參閱《夢瑜珈》
p.109) 至於積蓄足夠能量達成出體後醒來覺得清神充沛,能量又是如何更新的?目前尚不得而知,只能摘一段《巫士的穿越》:

「古代巫士傳下來一種信仰,我們能夠溜出這個世界,到其他地方漫遊——非存在的領域、陰影的世界(無機生物世界)。根據那種信仰,一旦我們能夠遨翔穿越空無,什麼都不會阻礙我們的飛行,然後我們可以回到這世界,變得年輕而更新。」

還有一點很重要,出體看到的天氣狀況必須跟睡時天氣狀況一致,否則夢的成分居多。That is to say,白天/白天、晚上/晚上,晴雨寒暑兩相一致。

 

Yrleu可是出體不是可以打破現實的時空限制嗎?如果進入到另一個可能時空,為什麼這個可能時空的天氣狀況一定會與現實的環境相同呢?

 

S.W.:唐望的確只講到時間沒說天氣,陰晴寒暑兩相一致是我自己的經驗(這是針對剛出體的第一現場即睡眠處所),可能是巫士做夢最終的目的必須醒夢合一吧。

•做夢配合當時時間

「唐望建議我嘗試在白天小睡片刻時『做夢』,看看我是否能夢見當時的地點。如果我是在晚上『做夢』,我的夢中地點也須在夜裡。他說一個人在夢中的經驗,一定要和他在『做夢』當時的時間配合;否則就成為普通的夢,而不是『做夢』了。」(《巫士唐望的世界》p. 251

Chuck嗯,大部分時間都會配合,但有一次是早上 8 點多, 我很確定是出體,但一衝出窗外卻是滿天星星的黑夜, 我覺得很意外,後來想起來有可能是因為我入睡時, 把整個頭都埋在棉被裡了。

 

S.W.:頭埋在棉被裡影響出體觀感,這還可以再觀察。 以前做夢者班成員 S 老抱怨出體時卡到喉輪而失敗,說可能是棉被習慣蓋到脖子。我建議她將被子拉下來一點再試試,她又說沒辦法一定要這樣才能睡。我當時心想:那就沒救了。更甭提我建議的裸睡了,做夢者給自己設限過多,固執己見,再多的指導都沒用。

 

Yrleu現在在讀《西藏生死書》,因為因緣到了。發現原來很多新時代經典所說的東西,藏傳佛教已經流傳了許久。只是我想有太多的人接觸宗教是沒在用腦的,因此扭曲了許多原本的真義。之前看了《世界是平的,也是圓的》和《當和尚遇到鑽石》,才逐漸能體會到東方哲人的智慧。 

 

倒是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練出體?我的標準答案是:「看清人生的幻象本質,達到醒夢合一的境界,就可以用玩 Game 的心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而不會陷溺其中。」 那老師如果別人問妳這個問題,妳怎麼回答?

 

S.W.:我們現在正從事的一些事,譬如出體,是以前的我們——一路長大的我們——從來不曾想像過的。就跟我小時候從來不想當老師一樣,我也從未想會接觸佛法,所以我盡量繞路,基督教、天主教都看起來蠻高尚的,也認真做禮拜兩學期及望彌撒九個月,但毫無所獲(除了在美國那一年可以吃中國菜、說中國話),那本聖經一直不太吸引我 。

西藏生死書我買於 2002 年,直到 2006 年才認真看。特別是對於出體也就是睡夢中陰的描述,以及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出體訓練,在死後有意識的選擇投生或跳脫輪迴。(參閱「閱讀札記」〈「冥界通關手冊」:西藏度亡經與唐望觀點 〉)

 

「為什麼要練出體?」 我的回答是:解脫輪迴、獲得自由。 再者,談不上救,能幫幾個算幾個了。 (奇怪「駭客任務三部曲」救世主 Neo 都不救還活在夢裡的人的喔?!)

 

Yrleu我一邊看,腦袋裡一邊拿以前唸過的新時代觀念對照,作即時翻譯。現在念了一半了,感覺確實有很多名詞拗口,而且我不是很能認同把上師當成神一樣,動不動就感動、恭敬到流眼淚的說法。不過,我的習慣是,一但開始看,就非得把它看完,而且既然冥冥中的安排要我去接觸這本書,我想總有它的道理。況且,了解了日常生活的常用俗語(例如,「人生無常」等)的真正涵義,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我覺得不管是哪一派宗教或是理論,都是在瞎子摸象,只能看到真理的一部份,所以讀遍各家的理論與學說去蕪存菁找出我自己能承認的真理,是我修行的方式。我想這應該也是妳博覽群書的原因吧。我就是看到網站上《心靈探索周記》上的序:

「閱讀週記」同時寄發給我的一群同事、朋友閱讀,由於我在前四十年是個完全不具任何特異功能的普通人,我的「讀者」們,也足以代表三、四十歲年齡層、大專程度以上、對生命議題與心靈探索開始萌芽但靈修經驗深淺不一的取樣人口。作為像我們這樣沒有特定宗派立場的尋常人士,或者可以說像我們這種制式教育體系訓練有素的推理思考模式,談論靈性或靈修,首先就得先通過理性思維這一關。簡言之,我們沒有辦法看兩本「奧修」就馬上換了一顆腦袋。

感覺到妳的追求真理之路和我的很像,妳的經驗可以減少我摸索的工夫,所以才希望能接受前輩的指導吸收經

 

S.W.上師(有已故的跟還活在眼前的)不是神,佛教的神也從來不是神。若你接受新時代「你就是神」的觀念,放在佛學裡(佛教也不是宗教),就是藉由一個已成就的人(已通達「法界」,死了或還沒死),見賢思齊,讓你直接認同他而抬舉自己(不是卑微自己),即便一開始只是想像的,在做夢世界想像也跟真的沒兩樣。

 

恭敬心是用來對治學徒的自我重要感,除此之外別無用處。已成就者闢如唐望並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同與恭敬。

 

記夢以後,我們潛隱的動機會昭然若現。那些吸引你的概念即便只是個看過一眼的拗口詞彙就會閃爍夢中。怎麼來的?不知道,跟隨著冥冥的指引,加上網路關鍵字與知識搜尋,很容易查到蛛絲馬跡。西方的形上學頂多只到哲學層次,再往上,玄學領域裡不得不回到東方,或者我們太近了反而看不清的佛教。

 

而我不看宗教面,就跟唐望知識也不看巫術面一樣。只要能「用」,都拿來試試。所以我試過奧修、催眠、能量治療,出體修行絕對是一個捷徑。我的出體領悟,下次再分享(按:即本頁上半部分)

 

Yrleu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神或是可以是神,或說每一個都可以成佛。我對我的老師都很尊敬,但是要恭敬到那種程度,就算只是一種為了達到證悟的手段,我也很難做到。我想原因是對「上師」這樣的概念還不能打從心裡 100% 認同吧。真正的上師應該是不需要任何人認同或恭敬,我想這就是上師與斂財的宗教神棍最大的不同處。

我的修行目標還沒有到要想脫離輪迴的地步,只是想讓自己的心性,更不容易隨著外在環境的人事物起舞而波動起伏,隨時保持清明減少負面情緒,以利於事業推展與日常生活。(人生只是一
場夢嘛∼∼)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