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那看起來是誰?那是什麼意思?」──再談「代表人」夢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3/19 Sun., cloudy/raining, indoor 22.1°C   

「不要管你夢見什麼,而是什麼使你夢見。還記得 Jane Roberts ESP 班的群體夢嗎? Jane 看到的是“栓著繩子的猴子”,學員 Ben 看到的則是“綁著繩子的豬”。一切只是知覺後的『描述』,醒時、夢時,兩者皆然。簡單點講,只是不要拘泥形象或表象,而自陷或自限其中。」

(閱讀周記 2004/11/28:達成相信) 

為什麼要摘錄這段,跟我今天的夢有關,兩個夢各自用到兩個「代表人」,以致造成些微困惑。以我密集觀察與記錄夢的作夢心得是:如果在醒時的現實世界,我們會因自我及表象而衍生主觀判斷,那麼,我們身在普通夢中也不必指望會變得更為睿智與超然,因自我及夢表象而衍生的個人認知依然存在。關於「自我」,這裡要附註賽斯 (Seth) 提到的細節,他說在某些意識清明的出體夢境「你的自我並未跟隨」,並「牽涉到全我多得多的面向」《夢與意識投射》p. 358.,然而就普通夢而言,如卡斯塔尼達女同夥做夢者 Florinda Donner-Grau 所言,多半難逃自我的自淫。所以「大圓滿傳承的教授們,鼓勵行者不要太執著於夢境的現象」《夢瑜珈》p. 72.,換言之,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夢都當真,必然會衍生不小的災難。

 

當然我們無須像巫士將普通夢批評得一文不值,卻也不用將普通夢抬舉甚高,畢竟夢境的清晰與達意與否端賴夢者的“內在感官”能力。我想談的是夢中人物「看起來是誰的表象認知」與「內在感應的詮釋互動」。在夢中所見的人物是否會是他們該是的樣子?我們與之的互動反應是否會因他看起來是誰而決定?首先,夢中人物的出現會有兩種情況:夢者在夢境中創造的心念形象,例如賽斯說「珍在夢境裡自己創造羅的夢體」《夢與意識投射》p. 337.;某人基於情感上的推動力進入夢者的夢中,例如賽斯跟羅說:「你想給予珍安慰,那願望把你弄到這兒來了,珍覺察到你的形象。」p.375.。在第一種情況下,夢者的心念投射,我猜一般會是夢者心中的對方形象沒錯,不然夢者得在清醒時好好複習人家的長相。但第二種情況,對方「情感性的在場」,便衍生「那看起來是誰?」以及「那是什麼意思?」兩個議題。

 

「那看起來是誰?」

 

肯恩•威爾伯說:「外在表象可以用看的,內在深處卻必須運用詮釋。內在世界只能運用詮釋來感通、領會。」《靈性復興》p. 194. 「那看起來是誰?」在現實物質世界想當然爾,每樣事物都維持既定形象──這種「一致性」賽斯稱為物質宇宙的「基本假設」,但夢世界可不是這麼回事,像夢這種內在宇宙的基本假設是:

1. 能量與行動基本上是相同的。

2. 精神性的行動是被導引的心靈能量。

3. 存在的價值取決於其強度。

4. 物體是以特定方式被知覺的一團能量。

5. 對物體而言,「在時間順序裡的穩定性」並非先決條件。

6. 真正有阻礙的「空間」並不存在。

7. 在這兒「廣闊的現在」更能為感官所感知。

8. 唯一的阻礙是精神或心靈的阻礙。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pp. 381-382.

賽斯警告說:「如果你試圖以物質的基本假設來判斷一個 (夢) 經驗的話,它將是沒有意義的。」他舉例:「如果在同樣情況下另外一個人遇到了這同樣『潛在的』物體,他也可以像你一樣的看到它。不過,由於他自己的個人因素,他也許感知而轉譯整個模式的另外一個部分。」p. 383. 也就是說他可能看到它以其他的形象呈現,這也就是為什麼「Jane 看到“栓著繩子的猴子”,而 Ben 看到“綁著繩子的豬”」的原因。所以夢中所見,「只不過是你處在一個可以檢起並且轉譯面前能量模式的位置罷了。」p. 383. 夢中的「人」當然也是「一團能量」,夢者 pick up 到夢中人的某項特質──當然基於個人因素──有可能因而轉譯成“另外一個人”──也就是「代表人」。這是我對夢中“代表人制”的理解。然而珍的一些夢裡,羅的確在場,而珍也看到了羅是羅,賽斯對羅解釋是:「珍有足夠的意識認出你的來到」《夢與意識投射》p.337.。至於意識不太足夠的普通夢,猴子看成豬、張三看成李四也就情有可原了,不過你會看成豬跟李四,就涉及個人象徵的意思。

 

「那是什麼意思?」

 

關於內在世界,肯恩上述那段話應再精確為:「內在世界只能運用感通來領會。」既然「夢中物體是以“高度專門化” (原譯詞) 的方式被知覺的一團能量」,賽斯建議我們:「你必須學會去變得不專門化,然後學會一套新的原則。不論那經驗看起來是否合乎邏輯,你很快便學會去信任你的感知。」p. 383. “不專門化”也就是回歸能量事實,而不以他“看起來是誰”成定論,前提是與夢者的互動回應,尤其當夢者情感自然流露時,要更加信任這份“感通的領會”。所以夢中你真情流露地吻了一隻豬,你不因他看起來是豬便當他只是豬,這隻豬的形象「也許是一個心念形象,或一個人相當不自覺地送出的他的一個片段體,也可能是一個投射者(夢者),像你自己一樣」pp. 383-384.

 

相當程度而言,作夢心靈的內在感官是知悉的,然而這份知悉也可能矇騙過夢中自我,使夢者「按照自己的直覺本性」p. 383. 反應,因而看起來像是夢者不顧所認知的形象──不管是什麼──而配合演出的一齣戲。「代表人」代表的是某項個人象徵,珍•羅柏茲寫道:「要記住,象徵是重要的。往往,你必須學到你自己處理夢象徵的方式,才能了解夢。如果你不知道一個象徵的意義,暗示你自己會直覺地弄明白──因此信任你的答案。」p. 257.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