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只能體悟無法言傳的神秘經驗與靈性科學 (上)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4/08 Sat., cloudy, indoor 25.1°C

 

手邊許久沒有精采的書可以讓我借題發揮。終於閱畢枯燥乏味佔 3/4 的超個人心理學者肯恩威爾伯 (Ken Wilber) 的《靈性復興:科學與宗教整合道路》,「何謂宗教?」一篇,恰巧呼應一世紀前的心理學巨擘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超過六百頁的《宗教經驗之種種》當中的一章,據威廉•詹姆斯說這「應該成為主要的一章,因為別章都要從這一章得到說明」p. 457.這一章就像是三十年前國中健康教育課本的「第十章」──只能體驗無法言傳 (也就是自己私下體驗,課堂討論就免了吧),說的正是「神秘經驗」(mystical experiences) 或「神秘領域的經驗」 (mystical region of experience)。

 

所謂靈性的修習,不過是把注意力從外在世界轉向內在領域,因而獲得了肯恩所形容「非源自感官亦不能為感官所證實」的內在領悟。我對「靈性領悟的科學證實」一途非常感興趣,也十分尊敬達賴喇嘛邀約世界頂尖科學家定期舉辦「心與生命會議」,企圖拉近「一般科學客觀知識與內在學的主觀瞭解」所做的努力。正如整合學導航者肯恩•威爾伯所意欲整合的,並非字面所譯的科學與宗教,而是原文感官與靈魂 Sense and Soul (其實說感官與靈魂也不恰當,畢竟體驗神秘經驗最依賴的還是不脫感官,如果按李安電影「理性與感性」的原文 Sense and SensibilityThe Marriage of Sense and Soul 則應理解為理性與靈性兩大陣營的和解);威廉•詹姆斯一整本的所談的「宗教經驗之種種」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依現今語彙說的其實是「超個人經驗」或「超越經驗」,所超越的是常態的與自我的意識範疇,這個「超越個人」(transpersonal) (不是「超人」),便是詹姆斯於結論所說:「拋開額外信仰內容,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有意識的個人與一個更廣大的自我相連,救贖的經驗由此而來。」p. 608.

 

詹姆斯所定義的「神秘經驗」具有四種特性:不可言說 (無法適當言語來表達)、知悟性 (充滿意義的知性狀態)、頃現性 (此狀態無法維持很久)、被動性 (平常意識的中斷,特別意識的來臨及消退) pp. 458-459.詹姆斯也寫道:「神秘主義 (mysticism) 與神秘 (mystical) 的這些詞,經常只被用來指我們視為模糊、浩瀚、濫情且缺乏事實或邏輯基礎的事物。」要使具有上述四項特性的超越個人的內在經驗的實際內容,成為如同科學一樣的真實而客觀,肯恩說的「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就必須通過肯恩提及「所有有效知識的三道準繩」

1. 指令/範例:一套操作實務或典範,「如果你想認識這個,你就得這樣做。」

2. 領悟/材料:經由指令,可引導出對相關領域的直接體驗或理解材料內容。威廉•詹姆斯指出,材料 (data) 的意義之一,便是直接當下的體驗。(個人認為就微細 (subtle) 的心靈層面而言,data 翻成「材料」,有粗重、物質化的嫌疑,應譯作「訊息」或「信息」較為恰當。)

3. 證實/可否證性:讓別人也運用同樣的指令和理解準繩,看是否能獲致同樣的成果。

Ken Wilber, The Marriage of Sense and Soul: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Religion, 《靈性復興:科學與宗教的整合道路》pp. 246-247.

就好像國中的化學實驗一樣,學生領取相關材,根據實驗範例,小心複製每個步驟,就可以得到一組漂亮的數據以及實驗成果,而“同理可證”。轉換成靈性體悟過程,便是透過「靈性拓荒者傳給門徒的一系列的法門、指令、範例。所謂這樣做這類指令,包括特定型態的默觀禱告、各種瑜珈導引、特定的觀想門徑,以及實際的內在活動範例」《靈性復興》p. 262.,換言之,如果想要認識此種神秘領域或境界,你就得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到底“不可言傳”的神秘經驗形容起來是什麼樣子呢

惜蒙 (A.J. Symonds) 描述一種更為極端的神秘意識狀態,他說:「這種狀態包含時間、空間、知覺,以及我們喜歡稱之為本我 (self) 的這個經驗的眾多因素,有著漸進而快速的消抹。這些平常意識的條件縮減得越多,就越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基本與主要的意識狀態。最後,除了那純粹、絕對而抽象的本我外,什麼也不剩。世界變得沒有型態也沒有內容,但本我仍然存在,對於現實懷著最尖銳的懷疑,接著理解到一個即將來臨的消散,深信這是本我意識的最後狀態,見證了永恆的虛幻 (Maya) 或幻象。」 

有一些善感與神秘經驗的時刻,當它們來臨時,給人一種深刻的內在權威與啟蒙之感。但它們很少降臨,也不是降臨到每個人身上;生命中其餘的時光也許跟這些時刻都不發生關聯,或與之牴觸,更甚於肯定它們。有些人較遵從這些時刻的聲音,有些人寧願以平均的結果作為引導。因此,人類精神判斷才有這麼多令人感傷的衝突。

William Jame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s, 《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的探究》pp. 463, 15.

當然神秘經驗有時也會不請自來地降臨在某些人身上,當我們跟隨靈性“操作手冊”「這樣做」的時候,須將這種偶發的神秘經驗或「逐漸地發展出神的臨在感,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的情形」p. 85.,一直到成為肯恩所稱「永不退轉的成就」,要達到此就必須透過三種高等訓練:智慧 (知性的分析檢驗)、禪修 (三摩地定境的培養) 和戒律 (倫理、道德和紀律的訓練),也就是佛法所稱的基礎乘。且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還得加上努力,《大圓滿》書中指明:

大圓滿被認為是 (藏密寧瑪派教法) 九乘之冠。修行之道是依賴淨覺 (本初覺性) 而非凡夫心 (平常心、平常意識 ordinary consciousness,也就是理性哲思)(首先) 將這個一直內存於我們的淨覺 (本初智慧) 呈現出來,然後再依此修行,因此大圓滿也稱為「無勤乘」。「無勤」(effortless) 並不表示「一點都不努力」;如果你以為只需要躺在那兒睡覺就錯了。事實上不論做什麼,我們都需要努力。不要以為什麼都不做就會有偉大的事發生。 

Dalai Lama, Dzogchen: The Heart Essence of the Great Perfection, 《大圓滿》pp. 49-50, 96.

玩玩塔羅牌、易經卜卦不是靈修,接受能量治療、催眠治療——光躺在那兒睡不算靈修,“偶爾打坐順便冥想”也不夠,肯恩強調:「若要進入這些有效的知識模式,就必須落實相關指令──亦即必須確實達成指令準繩的要求,必須遵守範例而行。物理科學如此,心智科學如此,靈性科學也不例外。」《靈性復興》p. 265. 而且這項靈性知識的修習動輒十年八年,跟卡斯塔尼達受教於巫士唐望修習托爾特克的巫術傳承十年一樣,肯恩說:「我們很難相信,這麼長的時間,那些成千上百的徒弟,怎麼受得了近乎地獄般的折磨?」但他也說:「這一切的一切,只是靈性領域的博士訓練課程。」p. 267.  嫌累?那你可能不是唸博士班的料。

 


 

註一:有關達賴喇嘛歷屆「心與生命會議」(Mind and Life Seminar) 依手邊資料分列如下,「心性與生命機構」網址 www.mindandlife.org

1987 年第一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現代認知科學,包括科學方法、神經生物學、人工智慧和腦發展與進化,論文集結為《揭開心智的奧秘》(已絕版)。

1989 年第二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神經科學,內容集結為《意識的歧路》。

1990 年第三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情緒與健康的關係,內容集結為《情緒療癒》。

1992 年第四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睡眠作夢和臨終過程等領域,內容集結為《心與夢的解析》。

1994 年第五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利他主義、倫理學與慈悲,內容未譯。

1997 年第六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新物理學與宇宙論,內容未譯。

1998 年小型會議,主題是量子物理學的對談,內容刊登於德國 GEO 雜誌 1999/01 月號。

2000 第七屆與生命會議」,主題是認知科學、有害的情緒,內容籌備出版。

:卡羅斯•卡斯塔尼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人類學博士,事師唐望十餘年,出版唐望故事系列十二冊,逝於 1998 年,享年 73 歲。

唐望 Don Juan 的「唐Don 是西班牙文「先生」之尊稱,全名為望•馬特斯 Juan Matus。唐望是墨西哥亞奎族 (Yaqui) 印地安巫士。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