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光靠大自然不能使人發展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7/04 07:11PM

 

2006/07/03 Mon., sunny, indoor 29.9°C 大小圓圈的日

 

我打電話給 C,想對她暑假預定去內觀中心十日營給點行前指導,「我沒辦法去了,因為我 XXXXXXX,然後我 XXXXXXX,然後我又 XXXXXXX。」我了一聲:「那就不必了。」她解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程,也許是時機還沒到,我不以為然:「哪裡有進程?一點進程都沒有。」「其實我覺得快樂就好了。」她最後說

 

掛上電話我停頓了兩秒,我說地球是圓的,絕大多數的人也在繞圈圈:淺一點的人繞的圈圈小,幾乎每天都重複走同樣的圓圈;稍微不淺一點的人繞的圈圈大,幾年才會再回到同樣一個起點,卻因時間拉長了而認不出來,還以為自己在「穩定而自然地成長」。脫離人世經驗的環圈需要能夠建立切線的能量,脫離日常生活的環圈一樣也需要自覺的能量。回想「閱讀周記」上檔的那一年,一干好友舊識討論雖不鼎沸,卻也堪稱熱絡,一時之間「唐望故事」洛陽紙貴,有心的朋友哪個不去搞本「唐望」來拜讀一下,好奇一點的滿嘴「無機生物」,繪聲繪影地自己嚇自己。那段日子,週末家中來客高談闊論,石女士面對諸多批聽友,除了錯開預約,還頻頻探問:「嗯,這段我說過沒有?」

 

C 一直跟到我去催眠師及第二遍第三眼張老師,不久之後就過著雖不幸福但堪稱能接受的日子;J 跟到做夢者班第四會期 (也就是第四個月),因「沒辦法配合作夢的生活」而退學,後來寫來說半年不記得一個夢,但很「享受」我的音樂小報跟 photo and poemS 是最積極回應「閱讀周記」的,然而卻是「對知識想像的了解」,這當然是素質沒跟上來,尤其缺乏改良素質所需的紀律與誠信,我也不願意再指導她。她最近轉行賣房子,日以繼夜漫無目標地尋找空屋,卻宣稱:「但我覺得很快樂。」

  

我扯遠了,主旨在於人真的是一部「機器」而不自知,「快樂就好」是什麼偉大的抱負與滿足?更甭談及無止盡的輪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感覺。光就「反覆」這件事,我覺得就已經夠可怕的了,比較起來,「無機生物世界」還有趣一點。結論是,當年跟我一起力圖「轉型」的朋友,一個一個繞回頭去過他們大小圓圈的日子。反觀我的紀律與誠信 (指對我自己) 是很驚人的,特別是前者:我出體到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就滿兩年,Journal 到這個禮拜六便滿一年 (當中我只有兩三天因消極性情感發作而沒寫),遠距靈氣約三年四個月 ;這四年我完成了一本書 (閱讀周記)、四十七首詩、九首歌 (In Dreams 沒作完,這是夢中聽到的),只有我最有資格談「意願」。

 

今天翻到唐望說「做夢體基本上是明晰生物的能量,一種白色的虛幻放射,由第二注意力的定著所造成的立體影像。第二注意力會不可避免地被吸引集中到我們的能量上,而把這股能量轉變成其他東西。最容易的做法當然是變成我們身體的影像,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就用第一注意力完全熟悉了我們的身體。把我們的能量轉變成任何可能的事物,這種力量稱為意願。因此,明晰生物的能量可以經由意願轉變為任何事物。」《老鷹的贈予》p. 39.

 

要讓意願生效,首先要扛起往昔錯誤的責任,包括所有機械自滿的行徑,並願意為此付出若干程度的代價。想要了解的欲望,使知識更加可及,只要看就好,從做中學,自經驗中理解。卡斯塔尼達說:「有一次我明瞭了我的意願是主要關鍵,因為那不是我所知的意志,而是一種集中在我身體中央的強烈欲望,然後它變成一種力量。」p. 273. 我的確也不能稱我的作為只是意志而已,因為若不是一股強烈的意願力支撐著全部,我不可能完成這麼多事。

 

奧修占卜卡裡有一張,泰戈爾一天來到神的門口,他知道那就是終點,他一旦進入那個門,他的夢想、他的追尋等等一切就都停了,而他今後所要做的就是避開那個門。一旦我在做夢時也就是在第二注意裡大喊大叫的意願,當真使用了我 百餘次出體日積月累的能量,因而具體地轉變成為一個我「計畫」的結局,一切都結束了嗎?我想是不會,我也不會讓它變成「穩定而自然地成長」與「快樂就好」——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2006/07/04 Tue., sunny, indoor 29.4°C  光靠大自然不能使人發展

 

領到我買的《第四道》(註。這本是三版,書背說譯者楊斐華,台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輔大哲學博士肄業,因鼻咽癌病逝,年四十四歲。她姊姊於其十週年忌日藉著再版為文寫道:「《第四道》幾乎是用她生命中最後幾年病魔纏身的歲月完成的。祈望她在天之靈知道本書細水長流繼續有讀者看它、喜歡它;也希望她不認為這篇簡傳只是一種多餘的消極性情感的表達。」的確,出版了二十二年,我還能讀到它,不知是何等幸運。因此我今天又向圖書館借來她在《第四道》之前翻譯的,同樣也是鄔斯賓斯基所著《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這兩本冷門書都是她自己獨立出版。

 

以前舊留言版有一位「我就是愛」的仁兄寫說:「每次看到 Discovery 大自然的動物,幾隻小鳥張著嘴巴望著母鳥餵食,母鳥為了讓巢中的幾隻小鳥吃飽,不知來回奔波多少次,牠還是日復一日,直到小鳥離巢。只要看到這樣的影片或是實景,心中就會顫抖,這種感覺又像觸電又像感動,但更確定的是這就是『愛』。」 奧修門徒統計奧修公開演講中談及「愛」的次數居於所有項目之冠,如果我們所尊崇的大自然能教導,或各種動物都能自發性學會這種「愛」,那麼,光靠這種「自然的愛」能不能幫助各類眾生發展或進化呢?

 

鄔斯賓斯基跟隨葛吉夫學習第四道密意體系三年,事實上因為葛吉夫主力僅在主持一小群人的「學校」並無拓展業務,鄔斯賓斯基當過記者 ,在遇見葛吉夫之前早已在此領域「尋找奇蹟」多年,是他將葛吉夫教學內容出版於世,也因此他的影響力相當深遠。第四道體系自然不是什麼新的理論,來源久遠,以密傳的方式流傳,其體系認為大自然只能讓人發展到某一點,之後人必須自己發展。他解釋為什麼一個人要著手改變自己,要達到可能成長的地步是如此困難?因為人是某種方式被大自然創造出來。大自然沒有使人發展超過某一點,從這個觀點來看,人決不可能自己發展,簡言之光靠大自然不能使人發展。pp. 26-27.

人如何能得到發展?為什麼不能每一個人都得到發展?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不要發展。因為他們不知道發展這一回事,就算聽說過這回事,也會因沒有長期的準備,而不明白發展的意義何在。主要的觀念是:為了變成不同的人,人必須非常渴望發展,並且必須長期要求發展才行。由於對於外界情況的不滿,而引發的短暫或模糊的欲望,是不足以產生足夠的衝力的。人的進化全看他是否了解:在進化過程中,他可能得到些什麼?以及為了進化他必須付出什麼?假如人不要發展,或者要求發展的心不夠強烈,也不肯做必要的努力,那麼他絕對無法發展。

Peter D. Ouspensky, The Psychology of Man's Possible Evolution, 《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pp. 8-9.

《第四道》全書 512 頁,我方才跳閱至中央部份,闡述「大自然到底使人發展到哪一點」 ,發覺其所描述的「創造射線」所說(註二)與唐望的「宇宙無限散射能量」類同,而動植物包括人作為地球與諸行星之間的交通工具並餵養月──這是地球有機生命的意義和理由,與唐望所描述的飛影啃食意識雷同。其實這些論點已在我的「閱讀周記」外來心智與解脫之道(註寫過了,不過是換種說法。鄔斯賓斯基 說:

人作為整個有機生命的一部分。地球 (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生物) 需要有機生命全體──人類、動物、植物。創造射線是一枝正在成長的樹枝;為了這樹枝能進一步成長,這種交通不可或缺。一切事物都相關連,沒有一樣事物單獨存在;較微小的事物,若存在的話,就要為較大的事物效勞。有機生命適合行星的目的,它並不是為其本身而存在。我們日常的觀點非常天真,而且以人為中心:一切事物都繞著人轉動。其實人微不足道,只是一部巨大機器的一部分而已。有機生命是一個特殊的宇宙單位,而人是這一大量有機生命的一個單位。他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可是這種發展依賴於人自己的努力和了解。宇宙目的之一部分是:某些人可能發展,但不是全體,因為人人都發展,這會與另一個宇宙目的相抵觸。明顯的,人類必須在地球上,必須過這種生活,必須受苦。不過,某些人能夠逃脫,這也是構成宇宙目的之一。

Peter D. Ouspensky, The Fourth Way, 《第四道》pp. 236-237.


 

註一《第四道》譯者楊斐華所作的註,「對自己下工夫的方法,或者說,不朽之道,有四種」

1. 第一道(the way of the Fakir 回教或印度教行者的方法)肉體下功夫藉著折磨肉體,以獲得控制肉體的力量與意志。這種方法使本能和運動中心過分發展,而其他中心得不到發展,也就是第一種人過度的表現。

2. 第二道(the way of the Monk 僧侶的方法藉著信心、宗教情感、宗教犧牲使情感中心得到發展,但其他中心沒有充分發展,也就是第二種人過度的表現。

3. 第三道(the way of the Yogi 伽 派修行者的方法藉著對知識和意識下功夫,使理智中心發展,但其他中心沒有充分發展,也就是第三種人過度的表現。

4. 第四道(the Fourth Way 本體系屬於這一種是一種人內在地對自己下工夫,改變自己,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家、家人、工作,跑去修道院、寺廟居住。這是與上述三種傳統方法不同的地方之一。人對自己下工夫時必須注意,人的本能中心、運動中心、情感中心、理智中心必須同時並行發展。再者,第四道要求於人的是理解,不是信心,凡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必須自己去證實。

《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p. 90.

《第四道》譯者楊斐華所作的註,「由粗糙的成分轉變為精細的成分這個觀念相同於唐望巫士最終化為不朽之意識能量長存

在本體系看來,與我們人有關的創造射線(the Ray of Creation),由始而終的過程是這樣的:絕對者(一切萬有的開始)、所有的世界(所有的銀河系)、所有的太陽(我們的銀河系)、我們的太陽(我們的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地球、月亮。

一個完人(即完全獲得了人可能有的發展)具有四體:肉體、靈體(astral body)、智體(mental body)、聖體(causal body)。其中除了肉體外,都不是與生俱有的。一般人(即第一種、第二種和第三種人)以及第四種人都只有肉體而已。肉體是由地球上的物質所組成的,所以肉體一死,人也就死了(沒有什麼東西留下來)。但是,人藉著對自己下工夫以及努力保持清醒,漸漸地,一些永久的特性,諸如意識、意志等開始形成,他身體內的組成物質開始越來越精細, 最後,他擁有了聖體(也就是自性)。這時的聖體是由不屬於太陽系的物質所組成,所以太陽系裡沒有東西能毀滅它。當肉體死後,聖體仍然能夠存在著,亦即,具有聖體的人在太陽系的範圍內是不朽的。

《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pp. 88-89.

此部分參閱「閱讀周記」外來心智與解脫之道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