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周記:外與內;架構一與架構二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Editorial Note: 

「當將視覺擺在兩側而模糊中央焦點時,我感覺頓時與整個世界的影像是脫開的,

    “實質上”可以說我正穿越某一小段路程,或者也可以說我“既在又不在它裡面”,我與它兩者是模糊地交錯;

    世界的影像看來是凍結的──雖然窗外風景移走,而我隨著車前進卻又彷彿是靜定的,

    我所經歷的“視覺”不過是一連串凍結影像的躍出,我雖行經數里,“本質上”我原地不動。

 

    感覺似乎『事件』 跟我本身也是脫開的,『事件』“降臨在我身上又不是降臨在我身上”,

 我的渴望與行動終究變得跟我無涉似的,那我為何要與之周旋並集中焦點與精力?

    我歷經“漫長的時間”所生產的文字,其所從出的源頭也不是我所知坐在這兒打字的我,

 而某人所愛與所憎的我,早已不知“死”到哪裡去了。」

這是我今天的“異”體驗。聯想起唐望書中的這一段: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在『要做某事』的盲流裡,不是想盡辦法『做了某事』,就是被他人的行動盲流推動著『做某事』。

 在唐望的世界,『做』是一切的行動,但是行動永遠會牽動著思慮,引導我們『如何做』,

 這樣的『謀思』並不能使我們深刻的認識世界,而是引導我們捲入原本就在竄動的『行事』,

 而『不做』是把我們與行動的世界脫離,讓我們在完全不同世界產生力量,反過來影響行動的世界。」

 

導讀 / 余德慧,〈心靈史的救濟〉,《巫士唐望的世界》pp. 16-17.

當我又重新開始逐日記載夢境之後,儼然發覺當我在這世界沉沉入睡,而我另一個世界的人生才正開始。

鎮夜裡我所從事的活動、發生的事件、去到的地點、面見的人──不管認不認識,皆彷彿無須“我本人”同意似的,

而我只不過在睜開肉眼的瞬間又穿上另一套戲服、演出我自以為的“唯一的”實相版本。

那“幕後的自己”顯然若干程度迴異於我們所知的這個“幕前的自己”。

「當我睡眠而張開四肢躺下

    誰旅遊到我從未去過的地方?

    誰在我腦海留下

    我從未見過的人的清晰記憶?

    誰做了這些旅行?

    誰作夢?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p. 137. 

「夢實相」是「內在宇宙」的一面,內在世界形成了外在世界,並且也存在於其中。pp. 194, 123

外在世界有一個「外在自我」,內在世界也有一個「內在自我」,即「內我」──

「那看不見的自己是個別存在的源頭,為我們目前肉體存活之所倚,它亦是我們通向我們自己更大的本體身分的門戶」p.197;

賽斯說:「你們許多的夢,是『更大心靈』於其他層面事件之轉譯。」《心靈的本質》p. 196.

而我們所承認的事實的世界隨後才由之浮顯出來《神奇之道》p. 23。

 

女詩人及作家 Jane Roberts 並非天生異稟,在未接觸賽斯這位已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超靈導師前,

她一直相信夢只不過是一堆潛意識與疲倦大腦癡想的混亂產品,她聽從賽斯建議並起而力行後寫道:

「按著賽斯的指導,我的先生和我首先學會回憶及記錄我們的夢。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能將自己正常的醒時意識帶入夢境,而在作夢時『醒過來』。

    後來我們開始更大膽地踏入這些內在領域,學著以全新的方式去操縱意識。」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p. 6.

 2005/07/25 11:56pm

 

Weekly: framework I & framework II
2004/10/03-10/09  indoor 23-24°C   

 

週二重讀《全像宇宙》有關清明夢與靈魂出體的部分,有一段特別撼動:

「所有的夢都像全像 (hologram),一般的夢是虛像,所以不是很清楚。不過,腦也有產生實像的能力,那就是清明夢。

    人類的心志以同樣的方法,造出一個所謂的『現實世界』的錯覺 (或假像)。

    這與清明夢的夢者造出夢中幾可亂真的景象所用的方法相同。

    這也許暗示著我們所謂的『現實世界』與『夢境』根本沒什麼差別。

 

『作清明夢的能力』應被稱作『對共同宇宙的覺知力』,因為共存宇宙空間與其他影像都會在這全像中出現。」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 2:心志與肉體 p.123. 

在夢中,特別是栩栩如生、身歷其境且感官具實的夢,譬如夢中一只茶杯就如同醒時一只茶杯所用到的所有感官描述。

我們既然可以同意夢是“個人意識獨自造出來的幻相”,有什麼理由我們這個實體世界不也是“集體意識共同造出來的幻相”呢? 

這就是為什麼佛陀「視所有的現象為幻象」而由空無悟道;西藏開悟大師阿底峽「思諸法如夢」,視所有一切如夢幻泡影。 

「西藏佛教徒稱『空』(void) 及『非空』(nonvoid)。

   『非空』就是我們見得到的物質世界。『空』則像隱含秩序層,為宇宙萬物之生處,乃由一種『無量無邊之流』(boundless flux) 所生。

    不過只有『空』才是真實的,所有的物質世界的物體都是假象,它存在乃是因為這兩種秩序層之間有這種不斷的流動。」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 3:時間與空間p. 369. (quoted from The Tantric Mysticism of Tibet)

賽斯提及「架構一」(i.e. 物質世界) 與「架構二」(i.e. 隱含秩序層),架構二便是架構一的來源。

•架構一( framework I )  :外;現象界;有形界;物質存在

•架構二( framework II ):內;本體界;無形界;「一切萬有」和「全我」

 

珍 (Jane Roberts) 的先生羅 (Robert F. Butts,所有賽斯書的筆錄者) 曾為他自己寫道:

「我有那簡單、深厚的信心,相信此生我所渴望的每件事都能由『架構二』奇蹟式的作用降到我身。

    我不必擔心任何一種細節,知道『架構二』擁有那無限的創造能力去處理及產生我可能要求它的每件事。

    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對『架構二』之具創造性的『善』有簡單而深厚的信心。」

 

Jane Robert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Mass Events,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p. 83.  

  2004/09/17 02:05pm, 「架構一」裡的白鷺鷥

 

「全我」是什麼?

有時「夢中的我」會有「確切無疑但未在現實世界發生的記憶」,ex. 來過這、認識他(她)、設計過的細節、與某人的回憶 etc.

賽斯說是「可能的實相」的彼此“滲漏”,因為「夢中實相非常廣大,是多重世界 (實相) 交會的地方。」《心內革命》p.110

在此,線性時空並不存在,因而能對過去 / 前世、未來 / 來生有所瞥見。

特別在「出體」時可以進入交會點 (coordinate points),而調準頻率瞬間進入其他時空。《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p.190.

「出體」時到底是「哪一個我?哪一個世界?」《個人實相的本質(下)》p. 429 ,

照賽斯說法,我們作清明夢或出體的「靈體」,「自我」並未跟隨,這是否暗示一個“比較大的我”能夠接收到「全我的全像」的片段?

「賽斯打破了自己只有一個『我』這個小小單位的想法,他舉了一個比較易懂的例子:

    且將全我式超靈當作是一台電視機,而每個電視台的節目視為『自己』的一個角色、一場戲。

    你平時的意識對準的是你的『本台』。別的台並非沒有戲,只要你放掉你的限制,轉而對準其他頻率的『台』,你便可以瞥見其他的『自己』。」

 

王季慶,《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p. 211.

你一定會問知道這些對「本台的節目」有何影響?

我認為「全我」(包括「輪迴的自己」及「可能的自己」) 的記憶潛藏於我們的無意識中,仍然與「本台的這個自己」不斷地交互作用。

Michael J. Roads 寫了本非常好看的小說《少年海鳥之歌》,整本書都是在傳遞這個訊息。

「我們往往會一再重複『創傷事件』, 那些傷痛,很可能已重複了生生世世,

    但要記住:過去懸而未決的一切如今依然懸而未決,解決的時機就在『當下』。

    『當下』就是行動發生之處,可以改變未來,也能改變過去,這就是賽斯為何一再強調:『當下』即威力之點。」

 

王季慶〈超脫受苦之隱〉,Michael J. Road, Getting There, p.iv.《少年海鳥之歌》序文

不論有沒意識到,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自己的實相。

在多次清明夢及出體中,我快速體驗「意念建構 (idea construction)」(i.e. 意念之轉形為實相) 的實效。

換言之,物質實相也是隨意念所建構的,唯一不同處是這裡還涉及一個大得多的集體意識的操作。

不過「沒有你的默許,任何人都動不了你。這個許可一向存在靈魂層面上。在意識或理智上,你對這個隱藏的協議都一無所悉。」《少年海鳥之歌》p. 67.

 

賽斯也提及「自由意志」。兩個人之間的實相,總得要兩個人的「默許」。

至少,在“「架構二」奇蹟式的作用”發生以前,我的意志可以單面終止以負面能量繼續「創造」不想要的實相。

「如果我們不斷的以今日的共同心念及行動創造實體的未來世界,

    我們現在『就該覺醒到我們已經創造了這樣的現在』。」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 3:時間與空間p. 295. (quoted from Mass Dreams of the Future)

  2004/09/17 02:07pm

 

In the stillness of the night my spirit has entered you. And your heart-beats were in my heart, and your breath was upon my face.

Ay, I knew your joy and your pain, and in your sleep your dreams were my dreams. It was the boundless in you and me.

 

在夜的靜謐中我的心靈曾進入你。你的心跳在我心中,你的呼吸吹在我臉上。

是啊,我知道你的快樂和你的痛苦,在你的睡眠中,你的夢就是我的夢。那就是你我內在的無限。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先知》p. 225.

【相關閱讀】

1. Jane Roberts,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個人實相的本質(上、下》(賽斯書)

2. Jane Roberts,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Mass Events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賽斯書)

3.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賽斯書)

4. Jane Roberts, The Nature of the Psyche, 心靈的本質》(賽斯書)

5. Jane Roberts, The Magical Approach神奇之道》(賽斯書)

6.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第二部】心志與肉體

7.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第三部】時間與空間

8. Michael J. Road, Getting There少年海鳥之歌

9.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紀伯侖先知

10. 王季慶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

11. 王季慶,《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

12. Carlos Castaneda, Journey to Ixtlan: The lessons of Don Juan巫士唐望的世界


【讀者回應 我是讀者,我要回應

 

2005/07/26 05:51pm 讀者 SC:
借由催眠回溯前世今生是否也是出體的一種形態?

..................................................................................................................................................................................................................................................................................................

2005/07/27 12:56pm 主編:

催眠是一種局部「意識轉換」,並非實際的「魂遊體外」。

依我與朋友的催眠經驗,前世今生時空場景資料是藉由“主觀”收訊:某些人像看一段影片般地隔著距離觀看眼前的屏幕;

某些人可以身歷其境,而如同使用“肉眼”般地看見“自己”的衣著、身份以及環境的細節,

也就是意識部分轉移至另一具身體 (小時候或另一個人格) 裡的感官。

當然前提是,轉世及今生經驗的記憶本來就深植於現在的你之內,而並非你離開到一個什麼遙遠的地方。

催眠當刻仍能同時覺察肉身及正催眠師描述你所看見或聽到的訊息 (當然同時聽得見催眠師的提問)

按催眠師的說法是把感知現實環境的頻道與干擾“關到最低”整個過程在催眠結束後記不記得,則依催眠深度而定

 

靈魂出體則是意識完全離開肉體,此時不一定能感受到肉體的知覺,或看到自己的肉身。

當離開肉身越遠或者意識動頻率越高,就完全察覺不到肉身——肉體知覺包括物質世界是在一個非常低重的頻率區間。

「有沒有方法可以察知存在於物質變動形貌下的其他實相呢?我們可以從改變意識的支點開始。

    例如,在夢中,我們很容易就改變我們意識的焦點。當我們睡著時,超感知覺出現,顯示自己的本體存在。

    我們不須睡著才能察知這些實相。我們可以應用一種簡單的昏睡狀態,讓我們與我們的外界環境部分地脫離,也能同樣做到。

    催眠實際上是一種注意力加強的狀態,通常它被錯誤地認為與睡眠相似。

    在此輕度昏睡狀態,「內在自我」獲得較大的自由,始終保持著意識,但忽視外界的干擾。

    催眠只是加強注意力的一個方法。比方說,我們利用自我催眠,就可以換檔,即我們可以改變意識的焦點。」

 

Jane Roberts, How to Develop Your ESP Power, 賽斯秘件:靈媒超感應力的真相pp. 106-107. .

這種輕度的昏睡狀態,在唐望系列書籍中稱「強化意識」 (heighten consciousness) 或第二注意力 (second attention)
唐望欲進行左邊意識的教時都會令卡斯塔尼達進入強化意識,他一樣可以行走、行動、交談,在旁人眼中他跟喝醉沒啥兩
當他脫離強化意識狀態後一點都不記得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