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周記:一元宇宙與源頭連結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1/30-02/05  indoor 22-18°        

 

PART B  一元宇宙與源頭連結

 

Larry Wachowski 所拍攝的「駭客任務三部曲」(The Matrix Trilogy) 一開始便架構在「人生即夢」上,

片中人類日以繼夜沉浸於幻象的日常世界──其係主宰者所架設的母體 (Matrix) 主宰者藉由人類於此間的「心智活動」收刮能源。

此即唐望所指「課題中的課題」(Topic of Topics),唐望說:「我們的確都是囚犯!這是古墨西哥巫士所得到的一個能量事實。」《戰士旅行者》p. 244-245.

 

愛丁頓 (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在《自然界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中寫到:

「在物理學的世界中我們觀看著日常生活戲劇影子的演出,實際上我們已經知道物質是我們最大的幻想之一。」《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駭客任務」所力陳的也就是:「事實、虛構、原理和表象並不簡單地以『真實』為基礎,因為『真實』只不過是看起來真實而已。

在夢裡,夢是真實的,直到你醒來。在 Matrix 中,Matrix 是真實的,直到你醒來。但如果你永遠也不會醒來呢?」The Many Meanings of Matrix 

Essentially what don Juan Matus 唐望 is describing is identical 相同 to the Wachowskis’ concept of the matrix 母體:

a homogeneous 同質的, all-inclusive 包含一切 but wholly false 不真實 reality-program 現實程式 assembled 聚集 from without

and imposed 強加 onto the human race in toto 完全, as a means 手段 to keep it tractable 易處理 while its life force is drained away 流失.

In both the Wachwoskis’ psychomyth 精神神話 and Castaneda’s 卡斯塔尼達 occult 神秘 revelations 揭露 we are presented with the same

untenable 不能防守的 notion, the all-but unendurable 無法忍受 idea that human culture, reality, even nature itself,

is but a malignant 邪惡的 simulation 偽裝 designed to dupe 愚弄 us into acquiescence 默許 to an order of intelligence 主宰智性

that ordinarily we would fight to the death rather than to succumb to 屈服.

 

Tracy Chapman, Carlos Castaneda and the Matrix; a question and a passage.

倒過來問,如果在 Matrix 中醒來呢?Tracy Chapman 認為:「The matrix 母體, as such, is a sort of womb 子宮,

from which it is up to us as conscious individuals to emerge 出現, in order to inherit 繼承 our true destinies, outside the illusion, and beyond the lie.

這個跳脫人世幻象 (outside the illusion) 的真實天命 (true destinies) 就是喇嘛尊者 Swami Rama 所說的:

「古代吠陀的經典認為物質世界是在一個基本的原則下運作的,也就是相對性與二元性。宇宙的幻象就是馬雅(指二元性幻象),

近代每個偉大的科學發現都證實了先知這個簡單看法。超越馬雅是千年以來先知們所指派給人類的任務,人類最高的目的就是超越創造的二元性。」

成道解脫的大師之於這個世界,就如同「駭客任務」裡的錫安 (Zion) 人潛返 Matrix 時,能夠超越質量、重力等物理慣性限制,行使所謂的“奇蹟”。

愛因斯坦在他著名質能互變的方程式中,當質量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加大時,沒有物體能夠達到光速。

換句話說:只有質量是無限的物體才可能相等於光速。 這個觀念帶給了我們「奇蹟的法則」。   
大師們可以將他們的身體或任何其他的東西物質化或非物質化,以光速移動,利用富有創造力的光線即時產生任何可見的物質現象,

都符合了愛因斯坦的必要條件:他們的質量是無限的。 完美瑜伽行者的意識輕鬆地認同宇宙的結構而非狹隘的身體。

不論是牛頓所謂的「力」或是愛因斯坦「慣性的現象」,萬有引力無法迫使一位大師顯出「重量」的性質,這是所有物質東西所特有的重力情況。


Swami Rama, Living With the Himalayan Masters《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關於「駭客任務」的深層意義,超個人心理學者肯恩威爾伯 (Ken Wilber) 作出總結的解釋:

「錫安 (Zion) 象徵身體 (藍色),母體 (Matrix) 象徵思想 (綠色),而第三集出現的機器世界 (Source, matrix mainframe) 則象徵靈魂 (金色)

這條軌跡,正如世上至理名言所教給人類的那樣,是人類意識從身體到思想再到靈魂的一條光譜。」 The Many Meanings of Matrix

以我的邏輯推衍:某個「主體」 (本我) 睡著”便到了「作夢世界」(「客體」,也就是我們所以為的“真實”生活、二元世界)

在「作夢世界」的“再睡著” (就像我們每晚這樣) 似乎便能觸及「萬物之源」(the source,無主客體、一元宇宙)

 

然物質世界全是幻象或像「駭客任務」的虛擬程式,而肯恩稱終極實相為「法界」(Kosmos) 或等同「駭客任務」的 Mainframe

人類在某段睡眠期中所自動回歸的應該就是「法身」──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的覺知。。

喇嘛尊者 Swami Rama 說「睡眠可以讓人恢復精神的原因,是由於他不自覺地執行著將自己從肉體的認同中解放出來的儀式,

如此睡覺的人在不知不覺中浸染在維持所有生命宇宙能量的儲藏庫」。《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這種於睡眠時自動觸及「生命宇宙能量的儲藏庫」,也就是本篇所要討論的「源頭連結」。

這個把「世界一分為二」的基礎就是主客可彼此脫離的二元化幻覺。

這正是這些物理學家偶然間發現的洞見,背後有長達三百年鍥而不捨的科學研究精神在支撐。

最重要的是這些物理學家之所以能知道二元知識不妥當,是因為他們掌握到另一種認識實相的模式,

這種認識模式的運作不需要隔開能知所知或主體客體。愛丁頓解釋過第二種認識模式:

我們有兩種知識,一是象徵 (symbolic) 知識,一是親證 (intimate) 知識,我們所習慣的推理方式只是為了象徵知識而發展出來。

愛丁頓稱此第二種認識模式為「親身體驗」,是因為它的運作需要主客之間有親密的統合。

如果我們要充份完備地認識實相,我們終究必須轉向第二種認識模式。當我們充分覺察到這一點時,就已完全足夠了。

 

Ken Wilber, 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光譜》

已不具人身的靈性導師賽斯 (Seth) 說清醒與作夢都是一種偽裝形式,他說:「在醒時狀態,你將內在實相轉譯成物體,

而在夢境,又將概念轉譯成『假物』。你明白嗎?物體就是象徵,夢的物體往往是對所能感知的實相的象徵。」《夢與意識投射》pp. 390, 387.

如何破除現實以及夢境的偽裝象徵,而能轉識成智、直見本性?「吠檀多不二論的知名創辦人商羯羅創造了親證 (subration) 這個詞,

艾略特杜克 (Eliot Deutsch) 說親證是一種你藉由新的意識體驗,而重新評估先前評價過的意識層次,並使它們消失或改變脈絡的心理過程。

一般來說,體會到心性層次的人會看到存在層次和自我層次的虛幻認知性質。」《意識的光譜》

 

喇嘛尊者 Swami Rama 引述《曼圖加奧義書》(Mandukya Upanishad) 說人有三種狀態:清醒、作夢、深睡,當然還有第四種超越的狀態,

此三種狀態正好呼應三個層次:粗重 (gross)、微細 (subtle) 和極微細 (very subtle),第四種狀態是最精細的,其乃無形、無聲和不可言喻。

肯恩•威爾伯是少數學理與親證兼修的學者,其個人札記《一味》中自陳某次閉關期間維持十一天的「清醒─作夢─深睡」的持續覺察,

也就是進入第四種證悟者的超覺意識狀態。中醫教授也是夢瑜伽成就者張偉傑解釋:「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四種意識狀態,一種比一種深入,

一種比一種精細。清醒、作夢、深睡可視為到達超覺狀態前的遮障,必須一層一層揭開才能顯現出至上意識來。」《藏密睡夢瑜珈》pp. 26, 28.

睡眠的循環真是令人著迷。肉體睡著了,精微光明次元的心智與靈魂的活動便活躍地出現在夢境中。

到達某一點,這些活動也會進入睡眠狀態──心智、靈魂也睡著了──最後只剩下無相無夢的深睡,這其實就是目睹或真我的赤裸本質。

在深睡無夢的情境中,靈魂會在某一個時刻突然醒來,於是作夢的活動再度開始。因為在夢境中粗重的肉體侷限並不存在,

精微光明次元的心智與靈魂 (深層意識) 就可以表達出最深的意願。

當夢接近尾聲時,粗重次元的肉體便開始擾動起來,肉體醒了,自我也醒了──簡而言之,前意識的人格醒來了,

只要一醒來,所有的過程立刻遺忘,粗重次元的自我身通常會忘記大部份精微光明次元的情境,除非它努力記起某一個特定的夢,

其實這個夢只是精微光明次元的片斷幻影罷了。

 

Ken Wilber, One Taste: The Journals of Ken Wilber 《一味》pp. 540-543.

威爾伯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拉瑪那•馬哈希 (Romana Maharshi) 尊者會說,『凡是在無夢的深睡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實的。』

那『真實』的東西就是純粹的覺知或無相的真我。」《一味》p. 581. 證悟者均言真我、本體或自性、心性並非什麼可達成之物,

已證入最高境界的威爾伯也認同有某一種「真實」是在醒、夢與深睡三種境界都持續存在著,威爾伯並說:

「『無我』並不是說那個正在運作的自我消失了,『轉化自我』意思並不是要毀滅自我,而是銜接上一個更大的東西。」《一味》pp. 474, 476.

認證此等「我即自性、本我即是」智慧 p. 583,即能感受「你的真我與世界是一體的」p. 513,,米胖仁波切蔣揚多傑說:

「『安住於本來面目』是最自然、無矯的境界。」《夢瑜珈》p. 261 此時二元消失了,超越了無我也超越了空,達到「色空不二」。

 

我以為那種更大的「我─性」(I-ness) 或更大的「某種真實」係作為人類整體存在的「源頭支援」 (source support),

特別是在結束“幻象的一天”之後的睡眠階段,在作夢與深睡底層其實都分別潛藏著與源頭之間的智慧指引與能量更新。

夢學研究權威蒙特•烏爾曼 (Montague Ullman) 也寫道:「這個相互連結也是波姆 (David Bohm) 整體意義的論述核心,

這個整體就是所有存有基底的『隱含秩序』概念。日常生活中的分立事物可喻站在浪頭之上,底下由深海的潮流與移動所支撐。」《夢境實驗室》pp. 22-23. 

我們平常的清醒意識只是意識的一種特定的類別,它的四周被最朦朧的薄暮所區隔,其外潛藏著截然不同形式的意識。

我們終身可能都無法覺察它們的存在,如果施以必要的刺激,也許能稍微瞥見它們的完整型態……。

我們的自我造了一堵意外的圍牆,用來阻擋這個宇宙意識的連續統,我們當中某些人的心智已投入了這個母海或識庫。

如果把這些其他形式的意識置之度外,我們就不可能完整地闡述整體宇宙了。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Ken Wilber, One Taste: The Journals of Ken Wilber,《一味》p. 65. 

因此相較於日常清醒狀態,作夢狀態並非“更昏睡”而是“更清醒”,「作夢狀態可以補充清醒時不足的意識功能,成為提供資訊的一種工具;

深睡是一種具有空境的無意識狀態,能夠充分放鬆、補充能量。每天只要有一段時間進入深睡狀態,就能使身體充滿能量、恢復活力」《藏密睡夢瑜珈》pp. 22-23。

這也就是為什麼修行者可以瞬間入定、恢復元氣的原因,這樣講起來作夢是可以不需要的,「所以有成就的瑜珈修持者一般是無夢的,

如果偶而有夢,也會是一種預言性的夢。」p. 129. 更有甚者,高等修行者可以保持在受宇宙生命能量的磁化狀態,因此深睡也是非必要的。 

 

經由修持,於睡夢中自然而然超越清醒、作夢與深睡三關,威爾伯認為「有能力觀察自己的夢境,夢境就失去掌控你的力量:

因為你已經轉化了它,而且開始朝著自性次元發展」《一味》pp. 503。喇嘛尊者 Swami Rama 引述與某瑜珈聖女的對話,瑜珈聖女說:

「睡覺,這我倒用不著。我已脫離怠惰的束縛,我愛清明無昧 (sleepless sleep),因此我不需要躺下來。

喜歡瑜伽三昧 (Yogic Sleep) 的人,為什麼還要睡得像豬一樣呢?」《大師在喜馬拉雅山》

 

2006/02/03 11:45pm; 02/04 04:56pm 

 

 2006/01/30 05:44PM
 

Say not, "I have found the path of the soul." Say rather, "I have met the soul walking upon my path."

For the soul walks upon all paths. The soul walks not upon a line, neither does it grow like a reed.

The soul unfolds itself, like a lotus of countless petals.

別說:「我已找到靈魂的路徑。」不如說:「我已遇到在我路徑上行走的靈魂。」

因為靈魂行走在所有的路徑上。靈魂不沿一條線走,也不像一莖蘆葦孑然生長。

靈魂綻放它自己,像一朵有無數花瓣的蓮花。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先知》pp. 148-149.

 


【相關閱讀】

1. Larry Wachowski, The Many Meanings of the Matrix, 網路譯稿:郭大路

2. Carlos Castaneda, The Active Side of Infinity,戰士旅行者:巫士唐望的最終指引》

3. Tracy Chapman, Carlos Castaneda and the Matrix; a question and a passage. 網路文章,已無法連結

4. Swami Rama, Living With the Himalayan Masters大師在喜馬拉雅山網路電子版

5. Ken Wilber, 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意識的光譜》網路譯稿 (中文網址無法設連結,請使用搜尋引擎,加打「譯者李孟浩」)

6. Ken Wilber, One Taste: The Journals of Ken Wilber,一味已絕版

7.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夢與意識投射》(賽斯書)

8. 張偉傑 (圖丹•班瑪華丹),《藏密睡夢瑜珈

9. Norbu Namkhai (南開諾布仁波切), Michael Katz (editor), Dream Yoga and the Practice of Natural Light,夢瑜珈已絕版

10. Montague Ullman, Stanley Krippner & Alan Vaughan, Dream Telepathy: Experiments in Nocturnal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夢境實驗室:夜間的超感知覺經驗》

11.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紀伯侖《先知


讀者回應

2006/02/04 10:17pm 讀者 S

After reading this weekly, I'd like to sleep more and hardly can wait to go to bed until nighttime.

I'm also looking forward to find out something new during my daily sleep.

 

Here I got some questions for you:

 

1. Besides writing my dream-journals, how can I be aware of being the four states, such as the gross,

the subtle, very subtle and the most subtle? 

2. How to practice step by step to attain different states?

 

P.S. I should watch 'Matrix' much more carefully again. 

..................................................................................................................................................................................................................................................................................................

2006/02/07 03:29pm 主編: 

創巴仁波切在《香巴拉:戰士的神聖之路》(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Warrior) 一書中提到,

即便是在最古老的薩滿教傳統中,這個身體、心靈與靈性的簡單階序仍居於精髓地位,而被揭示為地、人、天三大階序。

這個三層結構在印度教和佛教再度出現,成為三大存在狀態:粗鈍界 (物質與身體)、微細界 (心靈與靈魂)、自性界 (靈性)。

另一方面,這些傳統有很多延伸的次級區分,但是,根本的關鍵卻未曾稍變:實相是一系列的巢外之巢,從物質、心靈直到靈性。

最後,所有的存有者、所有的層次終於被環擁在永恆靈性無所不在之中。

 

Ken Wilber, The Marriage of Sense and Soul: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Religion,靈性復興:科學與宗教的整合道路pp. 41-42.

簡單地講:粗重 (粗鈍) 即肉體 (報身),對應的是醒覺的日常意識狀態;微細 (精微) 即夢體 (幻身),對應的是睡眠的作夢意識狀態;

更微細的層次,回歸本體或真我 (法身),便是無夢深睡狀態,但通常是無意識的。

最精細的層次,即無所不含無所不在的無限,擁有的是超覺、至上意識,屬深沈的出神入定狀態。

 

一般人每天都會經歷「清醒—作夢—深睡」的自然循環,大部分僅能意識到清醒階段,致使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時間都無所覺察,

以上所提的階序,同樣也是意識進化的階序,起步在於首先要能覺察夢、繼而能覺察深睡,最終成就睡眠入定 ,進入超覺狀態。

 

提供簡單的練習步驟及我個人心得如下:

 

第一注意力:在日常生活狀態,必須要能培養相當程度的覺察能力,否則無法進入作夢覺察,在唐望傳承體系所強調的便是「第一注意力」。

禪修的觀息、數息、靜坐,甚至克里希那穆提建議的聆聽都是很好的練習,可以將散漫的心神拉回來隨時保持在當下,

每一個當下盡量涵蓋到五官 (眼耳鼻舌身) 的覺受。

肯恩說:「一般人在習禪靜坐時,通常都是從數息開始,從一數到十,重複數上三十分鐘,如果能數得沒有任何遺漏,

法師就可能派給他一個公案參究。」p. 502. 於是我一開車便數息十五分鐘,頭腦或心智能幫上多少忙呢?我的數息還不錯。

肯恩說他第一個參就的公案是「無」這個字。「於是接下來的三年到四年時間,每天都得花好幾個小時專注於『無』,

讓自己努力專注於『無』這個字而不分心。學生如果能在白天清醒的時刻不間斷地專注於『無』字公案,

『無』這時已變成你意識的一部分,你已經擁有了在白天清醒時刻持續目睹的能力。

接著禪師就會告訴學生,如果他想洞穿這個公案,必須在睡眠時繼續參究下去。」《一味》p. 502.

做夢注意力:唐望傳承體系稱「做夢注意力」為「第二注意力」的前身,作夢注意力可以透過每天回憶與記錄夢境加強。

Jane Roberts 發現透過練習的確會增加記得夢的總數,同時藉此開發潛藏的超感應力。此為第一部份回憶夢的能力,

隨後便進入第二部分觀察夢的能力,觀察夢並能夢中知夢,也就是清明夢境。清明夢中作夢者具有相同於醒時的清醒意識,

然而只是純然的觀察,尚未進入主控夢的自主階段。

「成年人有百分之十的時間在作夢。六至八小時的睡眠中有四或五個夢,每個夢持續十五至二十分鐘,或者更久。

換言之,每夜有長達兩個小時的夢,平均分配在整個晚上。」《意識的歧路》pp. 129, 119.

Jane Roberts 1963 年底開始記錄夢。1964 一整年記了 104 個夢,平均每月 8.6 個;1965 年前五個月則記了 174 個,平均每月 35 個,

最高數目是一天 13 個。她說在這 174 個夢當中,「有三十個夢肯定有遙察信息」《How to Develop Your ESP Powerp. 73

反觀我的記錄,自去年 8~12 共五個月,含出體夢總計 535 個夢,平均每月 107 個,單日最高 13 個夢。

這項記錄也被我不斷超越中,最新一月份的記錄夢總數已達 249 個,單日最高 21 個,平均一天就 8 個。

第二注意力:一旦在夢中具有清醒意識能夠透過練習自主於夢,隨意轉進轉出夢境,便已進入第二注意力的範疇。

唐望的「做夢的藝術」所要鍛鍊的便是第二注意力,其又稱「強化意識」,在此種情況之下要逐步減少夢境中屬於「心念形象」的成分,

以面對另個不同於現實的真實世界。先透過唐望做夢藝術或夢瑜伽的轉換夢境、變夢法,超越夢境幻象的本質,進而練習在夢中看見能量、淨夢法,

只留下夢中真實的「能量」部分,而再無幻象偽裝,就能明白「凡是在無夢的深睡中不存在的東西,就不是真實的」。

以往我總要進、出「有相界」,也就是從「無偽裝地帶」轉進一個「夢現場」,或從「夢現場」轉出回到「無偽裝地帶」,而這一次,

面前幻影如浮雲,我全不在乎、也不抓取,幻影便自生自滅,自來自去,你可以說我同時在「有相界」也在「無相界」,有相界即欲界,

只是我們習慣了「有形有相」,然則真實的情況是我兩界都不在乎了。面前影像化現也不多作揣想,起身向上念頭一清又無相了。

這便是「形隨心轉、相隨欲定」的道理。

第三注意力:再往上要開發出來的至上意識,夢瑜伽修持稱為「睡眠光明定」:「夢修持的目的就是要淨化八識,將『識』轉化為超然智慧。

八識淨化以後,睡夢也會自然減少。」《藏密睡夢瑜珈》p. 129. 「夢境修持的最後目標,是在夢中使吾人得以覺知清醒,

並且最終目的是求夢境的完全停止。因此,所有受限的覺知將會完全被解放而出。」《夢瑜珈》p. 153, 140.

「八識心田得到淨化,自己本具的佛性與潛在特異功能才能開發、顯現出來,而且進一步『轉識成智』」《藏密睡夢瑜珈》p. 66.

這部分我尚無親證心得可以分享。

夢境被視為精微次元的附屬狀態,在夢境中只有一些意象和影像而沒有粗重的物質現象。因此能清醒地進入夢鄉,一向被認為成就了具妄念三摩地。

你必須在白天清醒清楚地覺知到精微次元的活動,你才有能力觀察自己的夢境,然後它就失去掌控你的力量:因為你已經轉化了它,

而且開始朝著自性次元發展。

止念三摩地是典型的自性次元的意識狀態:無相、無聲、完全止念 (某一類型的空寂)。具妄念三摩地等同於澄明的夢(pellucid dream),

在深睡無夢中維持覺知,則等同於止念三摩地。在止念三摩地和澄明的深睡 (pellucid deep sleep) 中,因為你已經將覺知延長到無相的次元,

於是就解脫了那個次元的意識,而朝著不二的境界發展。自性的次元一旦被轉化,自然無念就會進入毫不費力的、自發的恆在當下的「一味」境界。

如果能將覺知延續到夢境和深睡,你會很容易進入具妄念三摩地、止念三摩地以及自然無念的境界。

修行人如果想進入精微光明和自性次元的高原經驗,夢瑜伽應該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會使你很快地轉化這些次元,並達到永不退轉的境界。

 

Ken Wilber, One Taste: The Journals of Ken Wilber《一味》pp. 503-504.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