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寬恕是放下自己、憶起自性的方法」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5/12/19 05:30PM

2005/12/20 Tue., sunny/cloudy/raining, indoor 19.4°C

 

凌晨第二個夢是抽象夢,感覺跟第一個夢相關聯,但說不上來:

2005/12/20 04:06AM Primary dream. 後面那個人跳出來是……,我在轉換意識到另外一個人……。(講不出來)

(重講)出現一個人,我的意識轉換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然後整個的經驗就可以……延伸。

(重講)出現一個女的,然後我的意識轉移到那個女的身上,因此她的意識裡面包含了前面我所指原封不動的……整個的結構,原封不動的轉移,再繼續下去。 

我對本初覺性或自性之「明光」(clear light) 死後離開肉身或者進入肉身受胎的描述一向很有興趣。昨天閱讀《恩寵與勇氣》才知道所謂的密宗即「秘密宗教」,肯恩解釋說「秘密宗教或神秘主義並不意味它是秘而不宣的,而是直接的體驗和個人的覺察,它要你以自己的知覺做自己的實驗。對那些不肯親自體驗的人而言就是秘而不顯的。」pp. 210-211.。因此西藏密宗的修習,目的皆在於死亡的那一刻,「死者如果能在這時認識到一切的顯現皆為心的自性(心性),便可解脫。然而如果平時對此沒有經驗,無法認識心性、現象的本質,無明的癡迷再度出現,心識的習性跟著擾動,散漫的心識接著生起,並且對主體與客體有所區別,這時就可能再度入胎,再次輪迴」《心與夢的解析》p. 238,因此有所謂「中陰聞教得度」。就好像這一生的成敗完全取決於死亡那一刻, 那才是真正的大考,決定是否還會有下一世數十載的重修煎熬。這一生完全不修習者,我看只有死當的份,對於我,我真的不想再來。

 

《恩寵與勇氣》昨天讀到崔雅跟肯恩之間產生嫌隙、裂痕,甜蜜變成相敬如冰終至引發家暴——肯恩動手打崔雅,兩人都想自殺,原因在於崔雅的想掌控一切的欲望與肯恩只為了保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光是這點差異,幾乎可以毀掉一對雙生靈魂 (twin souls)。肯恩坦承說:「我的自我飽受傷害,我累積了那麼多的羞辱(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我愈是受『傷害』就變得愈緊縮,這會讓『別人』的存在更痛苦,也讓傷害更加嚴重。覺得自己無法原諒別人的『無情』(我自己的自我緊縮傾向所造成的痛苦)。」p. 190. 肯恩後來決定除非第三者在場否則他拒絕再與崔雅溝通,因為那只會不斷打擊對方,終於他們去找心理治療師西摩爾挽救他們的婚姻。

自我對於這份恨的第一個策略就是要別人認錯。「你傷害我了,向我道歉。」有時候這麼做的確會令自我暫時好過一些,然而這對根除最原始的病因一點用都沒有。即使別人真的道歉了,自我還是會對他們心懷恨意。「我就知道這件事是你幹的;看吧,你已經親口承認了!」因此自我最根本的心態就是:從不原諒,也從不忘懷。

自我從來就不想寬恕,因為寬恕會動搖它的存在,寬恕別人對我的羞辱(無論是真實的或想像的)就是在淡化自他之間的界線,溶解主客之間的分野。因寬恕而起的覺知會幫助我們放下自我以及外來的羞辱,轉而變成目睹或自性,只有它能平等地看待主體與客體。根據《奇蹟課程》的說法,寬恕是放下自己、憶起自性的方法。

Ken Wilber, Grace and Grit,《恩寵與勇氣》p. 190.

第三眼張老師曾說,因為我愛好自由自在所以會給人自由,而我的「靈魂伴侶」“愛到都不給對方空間,因此我們之間更大的衝突還會再爆發。這樣聽起來似乎潛藏了肯恩與崔雅的隱憂,但肯恩也說「無論是個人或夫妻雙方的心理治療,真正重大的突破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這些突破一再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直到舊習氣完全去除,讓新的、比較柔軟的狀態出現為止。西摩爾幫我們認清說話的內容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表達的方式和態度。」p. 196. 於是崔雅「要命的完美主義」漸漸消失,肯恩說:「我居然忘了生命中最深刻的決定,還諉過於她!難怪我會覺得連靈魂都不見了。我已經原諒了崔雅,也以極緩慢的速度原諒自己。」p. 205.

 

 

2005/12/22 Thur., cloudy/sunny, indoor 15.1°C

 

崔雅患的是第四期乳癌,她竟然希望治療後還可以為肯恩懷個孩子,她在一次次復發後仍然懷抱希望、期待奇蹟;我也是。她積極審視內在自憐心緒的升起、觀照並釋放痛苦與恐懼;我也是。她引述了一段話:「以恐懼面對痛苦所產生的感覺就是自憐,它令你想要改變當下的真相。但是如果以愛來面對痛苦,把心安住其中,不以恐懼或嗔恨,而是以仁慈來面對它,那便是真正的悲憫了。」(p. 370.) 我對悲憫的感覺還不十分熟悉,前陣子有某個片刻我曾經有過模糊的慈悲感,為人類無知於意識進化的存在感到遺憾。似乎人面對死亡時真正剩下的將只有慈悲,慈悲也許就是人類發展最終的素質。

 

我想著如果換做是我罹患第四期癌症,所有的治療將只是延緩死亡,我可能會選擇最低程度的維護而非治療。問題在於,到底到什麼程度人才肯接受自己將死的真相?什麼時候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快死的事實?真相就是當下唯一事實,沒有半點自憐與期望,如同癌症患者早日認清自己所剩無多的生命,省下抗癌的力氣、治療的時間,盡情盡心享受每一個轉瞬即過永不回返的片刻,如此再沒有遺願、遺志、遺愛。

 

於是我在回程的車上構思我的遺囑,還是流了幾滴自憐的眼淚,不過回到家寫下時卻是平靜的。我不想再受期望、奇蹟的羈絆。

 

 

2005/12/27 Tue., cloudy, indoor 18.9°C

一天傍晚,她溫柔地對我說:「我要走了。」

那一刻我只回答了一句:「好。」便抱起她步上樓梯。

「等等,親愛的,我要在日記上寫點東西。」

我為她拿來日記與筆,看著她以清楚娟秀的字跡寫下:「這真的需要恩寵,當然——還有勇氣!」她看著我。

「我明白。」我靜默了許久。我什麼也不需要說,她都知道。「來,讓我抱著我的女孩上樓吧。」

歌德說過一句很淒美的話:「所有成熟的東西都想死。」崔雅已經成熟,因此她想死了。我一邊看著她寫下那一句話,心裡一邊默想,恩寵與勇氣,存在與工作,靜定與熱情,臣服與意志,接納與果決,這就是她一生的總結。她一生都在和自己靈魂的這兩面角力,最後終於將它們結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也是她臨終的遺言。她唯一的、最主要的人生目的已經完成;她完成了人生最殘忍的考驗,如果領悟得不夠就會被擊垮。她的智慧已經成熟,她想要死了。

這是我最後一次抱著我親愛的崔雅上樓。

Ken Wilber, Grace and Grit,《恩寵與勇氣》p. 462.

昨天將我寫的詩「如果我不再睜開雙眼」分享給四位朋友兩位回覆了我Sherry 寫道:「這太悲傷了啦。那天我跟 uncle Jack 談起我的靈修朋友,他說妳很棒啊,但是拙火完全沒有開啟……」;Sean 則寫著:「讀罷這詩,當你以意識能量長存宇宙之際,能否讓我也感知一二?末段後有些泫然欲泣,但我知道那不是想像當時的憂傷,是歡欣是雀躍吧!

崔雅靜靜地閤上雙眼,她沒有再睜開眼睛。

解脫的約翰說過一句話一直在我腦海奔騰:「體會愛的創痛。體會愛的創痛。」真愛是令人心痛的,真愛能讓你超越自我,真愛令你全然脆弱、開放,因此真愛也能徹底毀滅你。我不斷地想著,如果愛沒有擊垮你,你就不會知道什麼是真愛,我們兩人已經完成了在愛中受創。 

我們因恩寵而結合,也因恩寵而埋葬自我。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改變,崔雅注意到了,所以才不斷問我:「是什麼樣的改變?」這個問題的答案,她早已了然於心,她只想知道我是否也明白。

死亡的最後時刻與接下來的那一夜,當崔雅的光照亮我的靈魂與這個有限的世界時,一切都變得分明。因為崔雅,我的靈魂不再殘留任何謊言。

Ken Wilber, Grace and Grit,《恩寵與勇氣》pp. 469, 476.


 

註一:有關肯恩•威爾伯與其靈魂伴侶妻子崔雅的感人故事,參閱《恩寵與勇氣》。

《恩寵與勇氣》是威爾伯與他的妻子崔雅的生命故事。透過崔雅的罹病、治療與過世,他們共同構築了五年充滿愛、智慧與勇氣的人生經歷。書中並解析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等偉大的傳統智慧,以及冥想的內涵、心理療法與靈修的關係、健康與治療的本質。威爾伯廣博的論述質疑了傳統與新世紀對疾病的治療途徑,並與崔雅的日記相結合,共同為健康與痊癒、整體與和諧、苦難與屈服描繪出一個鮮活的畫像。

《恩寵與勇氣》內容簡介

張莊圓老師具有「第三眼」靈能, 能透視前世今生因緣,稱莊圓師父,著有《靜心之路:金剛經》、《因果鏡:因果經》。

:詩如果我不再睜開雙眼poem 58 ,是我的遺囑,該交代的都說完了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